自闭症的表现特征和治疗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大脑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在学习说话,表达感情,认知事物等各方面出现的障碍。一般3-5岁明显能表现。有些1岁左右都能表现出来。自闭症,并不是心里疾病。病情因人而异,不是治不治得好的问题,要引导孩子,创造适宜的环境,培养适应能力。
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6.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表现类型:
1.立即仿说:分为有变化有弹性的仿说、没有变化没有弹性的仿说。前者被视为自闭症儿童具有表达沟通的意图;后者多半不具有沟通意图。
2.延宕仿说:在一段时间之后喋喋不休地重复某些字、词、成语、句子、整首诗或是歌曲,同样也会有沟通性或非沟通性之分,而这种行为通常和情境、压力有所联系。
3.说话不带感情:只是在告诉你,而不是和你谈话,也没有一般人说话时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特性。
4.无语言型:通常会被误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
5.无法掌握音调、音量:说话时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机械化,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义无法变化:如学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读音。
7.不清楚肯定与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较少使用甚至不会使用“是”或“好”。
8.代名词反转:“你”、“我”、“他”等代名词有混淆的现象。
9.文法结构不成熟:会使用自己的语言,通常只有常跟他接触的人才了解其语言所隐藏的涵义。
10.很少发问:除了强迫性的行为表现外,他们很少会提出问题来发问。
11.固着性:不管情境的变化,重复地念着某句话。
12.不会使用因果性的语言:如因为、所以、因此、如果等词汇。
自闭症的治疗:
国内目前治疗自闭症有3种方法:
1、药物治疗,只是帮助减轻某种特殊症状,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2、康复训练 ,总体效率低只有大概5%-10%。
3、传统的针灸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是在传统中医基础上研发的,目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