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神对视能力或将成为自闭症诊断标准
在生命发展早期,正常发展的婴儿就表现出了主动的有效的社会关注行为,从出生的第一个小时到几周,家人的声音、脸部特征、生物体运动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些互动过程为他们日后的大脑发育和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
自闭症作为一种先天性的神经性发展障碍对儿童发展有终生性的持续影响。自闭症的变异基因多达三百至五百种,千变万化的的基因组合共同表现出一类残疾特征,这种异质性让医学领域难以找到疾病的生物学根源,无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只能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判断其是否有自闭症倾向。现有的自闭症诊断多发生在儿童两岁之后,然而,我们能否根据儿童两岁之前的行为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偏离了正常发展轨道,在关键时期进行早期干预?以往的研究并没有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在《自然》(nature)上发表的《在2至6个月时眼神对视下降的婴儿随后被诊断为自闭症》一文中,作者瓦伦·琼斯(Warren Jones)和阿密·柯琳(Ami Klin)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题。
在生命发展早期,正常发展的婴儿就表现出了主动、有效的社会关注行为,从出生的第一个小时到几周,家人的声音、脸部特征、生物体运动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些互动过程为他们日后的大脑发育和心理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些视觉关注作为儿童早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他们发展社会性互动、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然而,瓦伦·琼斯的研究表明,与正常发展的儿童相比,后期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在早期的视觉关注发展过程中就表现出异常现象。
瓦伦·琼斯研究了110个婴儿,根据他们患自闭症的风险分为两组: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在高风险组中,这些婴儿的兄弟姐妹均患有自闭症,共计59人。在低风险组中,这些婴儿三代之内的亲属均没有出现过自闭症,共51个人。然后在婴儿出生后的2、3、4、5、6、9、12、15、18、24个月,共计10个时间点采集数据。当婴儿3岁时,对他们进行自闭症筛查和诊断,结果发现在高风险组,有12个儿童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10个男孩,两个女孩);在低风险组,有1个儿童(男孩)被诊断为自闭症。由于女孩出现自闭症的几率较低,所以在研究中先排除了女孩,共分析了11个自闭症儿童(10个来源于高风险组,1个来源于低风险组)和25个低风险组的正常发展的儿童2岁之前的视觉关注变化。
在实验中,研究者在儿童房间中录制了35组录像,这些录像由同一个女性看护者录制完成,女性看护者面向摄像机说出各种与儿童互动的语言,并做出一些互动性游戏行为(例如,对着摄像机做拍手游戏),以保证情境的自然真实性。之后通过计算机显示屏随机向婴儿们呈现这组录像,并要求成人离开婴儿视线范围。在婴儿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剔除他们睡觉、哭闹、烦躁的场景之外,研究者利用眼动仪对婴儿的视线追踪范围进行记录,测试他们对录像中看护者眼睛、嘴巴、身体和物品区域的视觉关注情况。
结果发现,后期正常发展的儿童在24个月之前视觉关注就表现出了很大变化。从两个月到24个月,这些儿童注视录像中看护人的眼睛的时间始终要超过关注嘴巴、身体或物品区域的时间。在第1年,他们对嘴巴的关注时间持续增长并在18个月达到最高峰,而他们对身体和物品区域的视觉关注一直在消退,并在18至24个月达到稳定水平,而且关注身体的时间要一直高于关注物品的时间。
相比较而言,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性视觉参与曲线呈现了一个相异的发展过程。从第2个月开始这些儿童对眼睛的注视在不断下降,并在6个月后低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他们对嘴巴的关注一直在上升直至18个月,他们对身体的关注也在下降,但下降的速率要低于正常发展的儿童,并在4个月以后始终高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他们对物品的关注下降得更为缓慢,并在第二年又开始增加,到了24个月的时候,已经达到正常发展的孩子的两倍水平。
经过统计分析,在2至24个月期间,两组儿童的眼睛关注、身体关注、物品关注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研究者还抽取了最初6个月的测试数据来检验早期注视行为与后期诊断之间的关系,发现对眼睛关注的下降与社会障碍的程度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两组儿童对眼睛注视与他们的实际年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二者的斜度截然相反,正常发展儿童平均每月增长3.6%的眼神关注时间,而自闭症儿童以每月4.8%的比率递减。同样,对身体的关注也表现出这种特点,正常发展儿童对身体的关注表现出下降趋势而自闭症儿童却没有降低。然而,这组数据也表明自闭症儿童在2至6个月时曾保持过较高水平的对眼睛的关注,这说明他们有过一段时间的正常发展,否定了之前自闭症儿童先天缺乏社会互动的假设。
当然,这个结论仍需更大的样本量进行复制验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自闭症儿童在2至6个月儿童的视觉关注能力将成为婴幼儿自闭症诊断的重要依据,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对婴幼儿自闭症诊断开辟一个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