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自闭症儿童服从性的实用技巧
1. 不服从指令 vs. 技能缺陷 (Non-Compliance vs. Skill Deficits)
- 在确定孩子是否存在不服从行为以前,要先判断孩子是否缺乏相关技能执行指令。
- 不服从的定义:儿童在成人(如:父母或教师)发出"已知"指令后未及时执行。"已知"是指孩子知道如何进行该特定行为,并曾经出现过在指令发出后执行指令的行为。
例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做到某些事情,(如自己收拾玩具),但老师却反馈孩子无法跟从收拾玩具的指令。实际上孩子是缺乏理解"收拾玩具"这个指令,但能够把玩了的玩具收拾。
- 不服从指令:是指孩子拥有完成任务的能力但不去完成 vs. 技能缺陷:孩子没有完成任务的技能,因此无法完成任务。
- 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员在开始任何干预之前都需要找出孩子不去完成/无法完成任务的原因,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2. 常见行为功能 (Common Behavior Functions)
专家指出,人类会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去做某件事情(行为)。
– 有时候是因为它让我们感觉良好 ☞ S 感官/自动化 (Sensory / Automatic);
– 有时候是因为避免做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 ☞ E 逃避/避开 (Escape / Avoidance);
– 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事情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 A 吸引他人注意 (Attention);
– 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事情来获得我们喜欢的东西 ☞ T 有型实物 (Tabgibles)。
这些行为功能在应用行为分析ABA中称为"S.E.A.T."
– 专家强调,行为形态不等于行为功能,如同样的发脾气行为可能有不一样的功能,ABA强调的是行为结果而不是行为形态。
– 专家指出在四种行为功能中,最难处理的自动化功能(S),因为这是唯一一种不需要由另外一个人提供强化的行为。另外,一个行为可以通过多于一个功能维持,如注意功能(A)一
般可能和有型实物(T)同时出现,因为孩子要得到一件物品,需要先得到成年人的关注。
3. 如何确定行为的功能?
专家指出,为了分析和确定行为的功能,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行为发生之前通常会发生的事情(前因 A),但比A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行为发生后通常会发生的情况(后果 C),因此需要收集ABC的数据加以分析。专家通过孩子尖叫的这个特定行为来讲解四个不同功能的出现前因A与结果C。专家指出不服从指令行为通常是由逃避的功能维持,但是其他三个行为功能也可以维持一些不服从指令行为,今天的讲座主要介绍如何处理由逃避维持的不服从指令行为。
ABC数据表
4. 服从指令训练 (Compliance Training)
I. 基于前因的策略(Antecedent-based Strategies)
a. 脱离前(停止某项活动)警告 (Disengagement warning / Priming):这种干预经常用于逃避和获取有型物质所维持的行为,如在给出指示之前给孩子一个警告(设闹铃提醒两分钟后需要刷牙)。
b. Premack 原则:根据低概率行为的发生,高概率行为可强化低概率行为,如让孩子先吃蔬菜(低概率行为)后再吃冰淇淋(高概率行为)。
c. 高概率(高P)请求序列:高P序列是一种基于前因的干预,其中在请求目标指令之前首先给予一连串的(两到五个)简单任务(高P指令),之后再发出一个有难度的指令(低P)。
d. 视觉策略(Visual Strategies):视觉策略是在环境中展示具视觉教导性刺激物以防止目标行为发生。这些刺激物包括图片、日程表、提示图、可视化任务分析图片、计时器等等。
II. 基于后果的策略(Consequence-based Strategies)
a. 差异强化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得到强化。
b. 逃避消减 Escape Extinction:当发生问题行为时不要让孩子逃脱,要继续让孩子完成任务。
c. 三步提示程序 3-Step Prompting Procedure:说-展示-做 Say-Show-Do。
最后,专家认为服从指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特别在自闭症孩子中尤为重要,并就今天的题目提出以下秘诀:
1. 成年人在提出指令时需要确保孩子有在关注与聆听。
2. 使用简洁易懂的指令。
3. 一定要给孩子一些回应的时间,法则是3-5秒。
4. 在给出指令前应该避免叫孩子的名字。
家长有可能出现的误区:
1. 把技能缺陷当成不服从指令(或相反)。
2. 过分注意行为的形态而忽略了行为的功能。
3. 不等孩子完成任务就离开孩子的视线范围。
服从指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特别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就让我们努力帮助孩子学习这个生存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