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诊断 > 自闭症治疗

自闭症儿童困难行为的矫正

作者: 更新时间:2005-11-22 点击数: 百度一下

  一、 处理尖叫和发脾气问题

  自闭症儿童常常因为没有足够的言语去表达自己的愿望、需求或其他遭遇的感受,大人们也往往揣摩不透孩子所有的想法,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或需求,去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常出现尖叫和发脾气。

  处理办法:对孩子的表现特点,做出正确的猜测,用合适的方法处理。

  1) 因为没有语言可用,来达到他想要的东西

  (1) 当孩子为了得到糖果、糕点、冰淇淋或想要(买)感兴趣古怪的东西时,会持续几个小时的尖叫或大声叫喊、跺脚、踢东西、撞头、大发脾气等。

  (2) 处理的办法——消退法

  a) 在街上或商店等场所里发生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地把他从现场拖走(即逃离现场)。

  b) 在家里,一旦出现尖叫、发脾气时,只要没有自伤行为,就应当不予理睬,并坚持到他平静为止。还可以把带到单独的房间(隔离室)内,隔离一段时间,待他停止尖叫、发脾气后,立即给予很多的关心和爱抚或给他表扬和赞许,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记住,不予理睬的终了不给奖励是无用的。在不予理睬到他安静时,需要时间才能起作用,“还需要(训练者)钢铁一般的神经,加上聋子一样的耳朵”,才能获成功。

  (3) 当孩子发生尖叫、发脾气时,千万不要想以某种东西来“安抚”孩子,达到平静。其结果,反而让孩子“意识到”,想要得到东西,就要用尖叫、大发脾气来达到。 另外,也不要用拍打、吓唬的办法来阻止。

  (4) 当孩子稍大些时,在某种程度上懂得和使用词语时,若发脾气,可能用坚定的声音或态度对他做出反应会有效。即是他可能去听从这些“常规的”控制方法。

  2) 对某些实际上无害的某种东西或环境产生恐惧或烦恼。

  处理办法:尽快弄清原因(可能是失去控制)尽可能迅速地阻止这种反应,在原因弄清后,让孩子离开这种会使他恐惧和脑火的环境,使他感到舒服。离开环境后,若仍尖叫、哭闹不休,可用消退法处理。

  3) 对生活中往往变得无法忍受的混乱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如某种声响的刺激)

  处理办法:仔细的计划、安排有助于避免这种场面的生活环境。如在生活的空间和时间上合理安排,来错开使他产生过敏反应的背景。
  4) 积极地对儿童进行语言训练,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能及时,适当地对事对物做出反应,反馈给大人们。这样大人就可以及时地满足他的需求和愿望,及时帮助他解决种种的困惑和烦恼,使他不再尖叫和发脾气。

  2、 处理破坏性行为问题

  由于自症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存在着障碍,不会做建设性的游戏,往往想通过考察他们身边一些事物的简单性质来消磨时间,而出现的许多破坏性的行为。破坏性的行为的后果是严重的。如为了“探索”周围事物是怎样的,他们可以把书本、窗帘等撕开,用积木去打破电灯,从撕裂声或破碎声中得到令他们满足的刺激。他们不理解,大物件装到小物件是不行的道理,就把它们统统地破坏掉。为了嗅嗅某些味道,他们将弄到的排泄物涂洒在墙壁上等等。

  矫正的办法

  1) 提供一个让孩子无法进行破坏的环境。如:

  (1)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一个好环境,把易碎贵重的物品藏起来,或放到他够不着拿的地方。

  (2)提供一些摸上愉快,看上去兴趣的摔不烂,易搬动的,大而坚实的物品让他去玩。

  (3)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装饰一个无法破坏的专门房间或专门玩的区域让他去玩。

  2) 当破坏行为出现时,采取的最好办法是阻止他尽快地把他从这种行为中转移出来。

  (1) 用大喊大叫或愤怒指责阻止孩子破坏性的行为是徒劳的,打骂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2) 可以用拥抱、搔挠的游戏或做一个孩子喜欢动作、事情,让他转移注意力,贴切的转势利导,就会让孩子明白,这样行为是被禁示的。

  3) 对语言理解较高的患儿,可用一些表示与他行为相关的用语。如对他说:“这 是爸爸的,那是妈妈的”东西;“别人的东西不能动”,……。当他有好的反应时,立即表扬他、奖励他,使他慢慢意识到不能随便动用或破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4) 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是设计一些使他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他喜欢做的事情去做。如给他一块画板,让他去涂画,做简单的家务事,玩有趣的游戏等,让活动贯入他每日生活的内容里,才有可能逐渐地淡忘并放弃他那“破坏性的行为”。

  5) 对于一个具有严重性破坏性行为的患儿,在其行为消失之前,最好是仔细地监护他,跟踪他。

  3、 处理社会交往方面令人难堪的行为问题

  自闭症儿童在交往方面存在着质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对交往的乏趣,也表现在与人 交往中不适应甚至难堪的行为。如,用手拍打的方式,用刻板重复的语言等与人交往。又如,他们不会根据社交的情景和场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以至在当众下说出令人难堪的话,做出令人难堪的事情来,使父母和别人感到尴尬,也影响了他社交的发展。

  针对自闭症儿童不能约束、长时间、经常地提供令人想起发笑而又滑稽的社交故事,#p#分页标题#e#应该选取制止并教育的原则进行矫正。
  矫正的办法

  1) 进行“社交行为调整能力”的训练

  (1) 家长和教师必须订出一系列的社交规矩,以便提前采取行动,防止“不适应”行为出现或重复发生。

  (2) 每当他出现不良的社交行为时,你要合理合情地,立即、坚决地加以制止,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他就会明白,不能那样说,不能那样做。

  2) 由于对社会上的规则、规范不理解而出现的与社会不相适应的行为。如,在商店里,拿起东西就吃、就走,不付钱。在当众下无知地脱裤撒尿等。做出与社会规则、规范相抵触的行为。

  处理的办法是:一旦这种困难行为开始,就紧紧拉住他,同时用坚定的声音告诉他:“不行!”、“不准碰!”、“不能拿!”等,让他开始明白到“不行”是严格禁止的。之后,再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出系列的计划进行训练,以增进他学习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进行购物游戏,开商店活动,如厕的方法等活动。

  3) 进行日常社交常规的训练,并纳入生活的内容。自闭症儿童一旦学到一条规则,往往会在各种情况下都遵守。如:待人、接物的礼节训练;客人来去的迎送礼貌训练;在社交场合的礼仪的训练等等。

  4)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和老师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要特别小心谨慎。大人们骂人的口音和语调,诅咒语的强烈感情和语气,给患儿鹦鹉学舌创造机会,他们会用这些话语,反复地再现给别人。大人们丑陋的行迹或举动,也会形成他们刻板的动作的模式。所以家长和老师的社交语言和举动应当有优良的风范,不要因自身的缺点或坏习惯给孩子树立不良行为的标本。

  同时,家长和老师要一遍一遍地跟他说,每次都要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让他最终明白,决不能去谈论人们的外表,衣着和行为举止。因为那样,别人会不高兴的。

  处理拒绝变化、固执原样的问题

  自闭症儿童的刻板重复性,常常要求事物保持老样子甚至拒绝变动。如,要固定地坐在某一位置上,走某个固定路线的路等。

  这种固执不变的行为,实质上是他们从感情上企图把事物的秩序引进他们的世界(混乱、封闭)中。他们不懂得事物变化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变化的规律,也不明白变动后将发生什么?给予他将带来什么?所以拒绝变化。当环境变动时,他们难以接受,甚至大哭、大闹,长时间的尖叫。

  处理办法:

  1)拒绝配合他的刻板僵硬的行为,把生活安排得有秩序、有模式,让他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之后,会使他感到舒服、安全。在孩子有了准备之后,才引进变更。在拒绝变动训练时,要和蔼、耐心,还要坚持不懈,始终一致地不允许孩子继续那种带来诸多不便于日常生活常规的行为。

  2)用塑性改变的方法

  在朝着建设性的各项活动前进的时候,不妨有意识地在生活的每一天里,从许多方面都有一点小小的变化。如,安排课程项目,时间或内容的变化;出门上街时,行走的路线的变化;家中摆放的家具,装饰的位置、形式的变化等。渐渐变动的生活环境,让他慢慢地习惯常规的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规律。

  威特莫(Witmer)在他的文章中描述了一个更难的问题。有个叫唐的小男孩拒绝与拿在手中的一张卡片分手。如果把卡片拿掉,立刻就用手指甲重重地挠脸。威特莫安排了一名护士与他呆在一起。孩子狂怒地尖叫,而护士保持和蔼、耐心,但是坚定不移。她随同孩子一起呆了几个小时,时而放掉他的手,要是他的手指头往脸上放,立刻抱住他。最终唐小孩可以没有卡片而呆在那里,不再伤害自己。本来,也可以用一种比较缓慢的不使他感到烦恼的办法,那就是每天晚上在唐睡觉之后,从卡片上切去一小块,直到卡片消失为止。

  3)对孩子坚持从事特别的生活常规,拒绝配合孩子刻板不变的那套做法,须要家长(老师)的勇气和坚定不移。事实上,家长有方的训练会使孩子得以安慰而没有任何的有害作用。一旦问题得以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往往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当家长(老师)下决心去阻止孩子种种令人不便的习惯时,重要的要着手去处理一种出现令人讨厌的严重的行为。这样任务在初始阶段处理,一经生活常规牢固确立之后,再处理别的问题,就更容易些。

  人们要达到目的,须要在过分刻板和太少结构化二者之间,做出行得通的选择,而选择的界线和依据要以特殊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巧妙的结合。

  4)积极地帮助患儿培养许多合理、适应变化规则的训练。

  (1)安排孩子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的建设性的活动。

  (2)用另一种新鲜的生活常规去代替那僵死不变的常规。  

  处理特殊恐惧的问题

  一些自闭症儿童总是紧张和害怕。他们之中几乎所有的人在某个时间,对无害事物产生恐惧。了解这些恐惧的由来,通常比较难,不过有时候可能是由初始的恐惧引起的有时候,也可能是环境的刺激引起的。

  1)最初由恐惧经历引起的。如,开始穿新鞋时,磨痛他的脚根,而引起对穿鞋的恐惧。第一次洗手、洗澡时,受过烫而引起恐惧洗澡等。

  对这种由初始恐惧引起的行为,在恐惧消失#p#分页标题#e#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日常生活的习惯而延续下来的恐惧问题,处理办法:

  (1)通过逐渐接触引起他害怕的环境,来改变的恐惧。

  具体训练时,要安排细微转化的程序,让他一点一点地逐步增加他与恐惧事物的接触,渐渐地消除他恐惧心理的作用。也可以模糊的感受,转移感触注意力的办法让他在不知觉中,接受接触,消除恐惧。

  辟如那个穿鞋产生恐惧的孩子,他喜欢吃煮鸡蛋,当他吃鸡蛋时,把一双他喜欢颜色的鞋放在他身边,在他快吃完之前,把鞋拿走,反复多次,便使他能平静地接受鞋。时间长了,就能在吃鸡蛋的时候,把鞋穿到他的脚上,时间再次加长,在他吃的时候,都能高高兴兴地穿上鞋。适应这种反应后,就能在早晨起床后把鞋穿上。最后,买新鞋成了他所盼望愉快的事。

  2)对环境的刺激产生恐惧

  如,对响亮的噪声,明亮灯光,敏感的触摸(洗、理头,剪指甲)等刺激产生恐惧。他们似乎对这些刺激感到很痛苦,引起强烈的恐惧和猛烈的抵制,而并不是他们的小题大做,小怪大惊。

  处理的办法:

  (1)家长(老师)必须尽其所能地镇定,坚持用平静的安慰和转移注意力,来帮助他。

  如:坚持要一个人抱住孩子,另一个人使用技巧来为他洗或剪头发,解决这类问题的最终,尤其是在孩子对自己的仪表装饰感到兴趣时,就好解决。可以让孩子坐汽车、火车、飞机让他适应噪声,也可以用听觉,视视的统合训练,帮助他们脱敏,消除恐惧。

  又如,当孩子在夜间醒来,往往会感到困惑,显示出害怕和苦恼,这个问题似乎更为严重,时间更长,而且很难安慰,因为他们抵制抚摸和揉抱。用一种令人安慰的态度,一种平静而温柔的声调,还可以听一首喜爱的歌曲(或摇篮曲),可能会使他镇静安祥下来。

  3)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信心和坚持

  (1)处理每一种恐惧都应当加以考虑后做出决定。是通过慢慢增加他与某件东西接触的办法,还是立刻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来安慰?是让孩子避免这个情景,还是让他能够接受帮助来克服这种恐惧?但是考虑并不是犹豫不定。

  一个小男孩害怕在浴缸洗澡,无法用糖果、抚慰来减轻这种恐惧。有一个新来帮忙的姑娘和孩子相处得不错,他不知道孩子的恐惧,来家的第一天就砰地一声把他扔进了浴缸里,吃了一惊的母亲却出乎意外听到了快乐的格格笑声和泼水声,发现她的孩子很喜欢,多年来洗的这第一个澡。

  (2)家长(老师)对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有信心,相信自己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有了这关键第一步,孩子的好转就有办法了。

  有经验的教师在这方面比家长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他有这些丰富的经历经验,不感担忧,并对自己有相当的把握——他的信心,经验和果断操作水平,足以把孩子训练好。 

  预防不害怕真正危险的行为

  与恐惧相反,自闭症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危险性常常毫不在乎。

  许多家长回忆说,他们第一次到海边,穿着衣服就往海里跳;喜欢攀爬的儿童攀高水平足以使他增先到绝技的水平!在房顶狭窄的突出物上行走,往楼窗探身出去,在马路上无视来往车辆等等。

  患儿不怕真正危险的行为,是由于他们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不懂得某些行为会对自己带来什么样伤害或死亡。

  预防危险的办法

  1)教导一些安全规则,如穿越道路,避免火灾,使用电和煤气的安全事项。让他明白,并要遵守这些规则。

  2)减少产生危险的环境因素:把危险品放好,楼道、阳台、窗户设置防护栏、安全网等。

  3)对他们首先要看护好,这是最安全的办法。在出现险情时,立即抱住他并用短语警示:“不行!”“不可以!”

  4)特别要注意2-5岁的患儿,往往这个年段的孩子最不怕危险,最让人麻烦的。

加入收藏
Tag: 行为 儿童
上一篇:行为矫治(训练)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下一篇:唐氏综合症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孤独症简介(七)台湾专家谈自闭症
  • 蔡健雅温暖自闭症儿童
  • 亲子游戏——刺激宝宝潜能开发游戏
  • 亚斯伯格症患者适合从事电脑工作
  •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一)
  • “自闭症”孩子需更多关注
  • 解读孤独综合症
  • 另类观点看特教(三)
  • 直排轮溜冰训练对特殊儿童的益处
  • 复杂的自闭症——社会性发展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