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文化介入
游戏与文化介入法简称PCI,是台湾杨宗仁教授根据《人际发展关系篇》并他们多年来的本土化游戏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系统的介入课程。主要针对的是自闭症和人际关系障碍的儿童。
为什么我们要介入游戏教学?
游戏是一种广泛的介入策略,它同时可以提升自闭症儿童不同的能力。如双向的社会互动沟通、想象力、五官知觉、心智理论、弹性和情绪调控。游戏是儿童文化学习之旅,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交朋友的社交圈,是儿童欢乐的天堂、是儿童情绪之窗。
游戏与文化介入的原则
首先要充分了解儿童神经系的反应与表达方式,依次决定给予儿童讯息回馈系统快慢与大小。让家长与儿童更容易对彼此有所反应。其次要随时引导儿童对于人与文化的理解,当儿童的文化导游。时常与儿童双向对话,鼓励叙述性沟通的成长,制造每日互动与游戏的机会。要善用每日的例行活动时间进行游戏教学,同时在儿童可以理解的活动上进行变化与类比。最后要跟随儿童的脚步,重视儿童的主动性,重视情感的交流。
游戏的四大要素
1,成员。2,环境。3,玩具。4,引导者
游戏从内容上分类
1,社会性游戏。2,认知性游戏。3,沟通性游戏。4,肢体动作性游戏。
从形式上分类
1,剧本游戏(有情节,有对白,分配角色让大家来演)。
2,主题游戏(有主题,没有情节,没有对白,但也要分配角色)。
3,引导式自由游戏(不分配角色,没有对白,有玩具,有旁人进行引导)。
4,自由游戏(不分配角色,没有对白,有玩具,无人引导,只观察游戏中儿童表现的能力)。
5,规则性游戏(游戏中讲究规则,参与者必须要遵守)。
不同能力的孩子我们应怎样设计游戏活动?
首先,我们先看低功能的孩子。第一,从感官活动介入,多设计一些规则简单、感官动态的游戏为主。如抱着他做摇摇停此类的规律性感官活动中断。和他玩搔痒的游戏,如搓衣服游戏、叠罗汉等肢体动作性游戏。第二,活动的强度也很重要,要多用一些感统器材来进行游戏。第三,动作模仿,如模仿动物动作或设计出来的一些简单动作。第四,强化儿童日常例行性活动的练习。如上厕所、吃饭、刷牙等等,学会常规互动表达沟通。第五,带儿童到外面去,增加文化和生活经验,让儿童融入到陌生人群中,让他慢慢对人有感觉。
其次,对于中高功能的孩子,除了继续加强一些肢体动作游戏和规律性感官活动中断外,选择和设计游戏时要注重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参照能力、与他人协同合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如点心时间的游戏(孩子各自从家里带小吃一起分享)对提高孩子的语言很有帮助。有心的家长可把孩子所经历的事拍成相片,并配上文字解释,不仅可增加孩子的经验,还可大大加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参照能力的游戏有{我的目光有奖赏游戏、助手游戏}等。家长最简单的做法,可把孩子带到超市去,让孩子参照你的表情或眼神去取物,如你点头表示他可以拿这物件,如摇头则表示不能拿。同时象主题游戏(美容美发、过家家),规则游戏(口香糖、大风吹),剧本游戏{警察与小偷、上学了}之类的游戏都可综合提高孩子以上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家长要经常让孩子做家务事,把生活经验文化溶入到游戏中来。
游戏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
游戏应该是愉快的,主动参与的,有内在动机的。重视过程而非目的,有弹性,可以改变的,不拘泥于形式。如果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那就不是游戏而是在上课。
1948年联合国就告诉大家,游戏是一种人权,特殊儿童也享有同样的人权。为了让这此特殊儿童能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我们老师和家长都应多收集一些游戏,多创想一些游戏。只有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享受游戏过程,让他们真正地笑起来,他们才会有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