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 目标: 4岁正常发展孩子应有的学习技巧 (6-1):在开口之前
一项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的研究显示, 有效率的沟通, 93% 是取决于非语言的暗示; 另一项研究发现, 只有 7% 的沟通影响力是取决于 “口中所使用的词句”, 38% 的沟通影响力是取决于音质, 另 55% 的沟通影响力是取决于非语言性的肢体语言. 以上的统计数字告诉父母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我们花许多心思努力教自闭儿开口说话之余, 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人际沟通, 是他们的肢体语言.
在开始教孩子 “如何开口要求”心想之物前, 开宗明义第一课, 是要孩子能用食指 “指出” (pointing to), 或能用行动将我们/我们的手拉到 (pulling to), 欲引起我们注意力看到孩子要沟通的人、事、物、景, 或孩子能更积极地站在 “这个”沟通主题的旁边, 不用语言或手语, 单用他的眼神或其它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要求; 我在教康儿这个概念时, 我特别着重他的眼睛, 我用两个方法开他 “能用眼神”的心窍:.
第一是: “大眼凝小眼” (staring contest):
首先我俩面对面都闭上双眼, 用倒数计时从10开始, 数到0时我俩都张开眼近距离的看着对方的眼珠子, 我笑眯眯地盯著他的小眼睛, 康儿很努力地憋住笑意, 还故意用嘴吹气使我眨眼认输, 有时我故意输, 有时他真的靠本事嬴了, 有时我故意作弊装鬼脸逗他输.
藉著这个遊戏, 我帮助康儿愿意主动地望着别人的眼睛, 先帮助他走出自闭症的第一大特症, 无法与人有互动的眼目相交. 当他开始享受这个遊戏的乐趣后, 他也懂得用这个遊戏成为社交的破冰, 小孩子在不需用语言的条件下, 很容易与其它孩子融乐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 我注意到当康儿凝视对方的眼内世界时, 他开始注意自己的 “不一样”, 而这个发现也是激发他要觉醒的渴望.
第二是: “寻找开嘴巴的钥匙” (Hide and seek):
这个遊戏除了嘴不能开外, 什么花招都能使出来, 目的是能使别人懂我和注意我.
一开始爸爸假装用一只无形的钥匙, 用戏据化的动作将我和康儿的嘴巴锁上, 然后很夸张地让我们 “注意到”他将钥匙放置口袋里, 然后到处走动, 我要藉著 “玩”来带康儿走进遊戏的规矩里, 也就是要康儿能懂得用“察言观色”来领会现在大家在进行什么, 藉著这个遊戏, 我帮助康儿认识“懂得用手势或身体来回应人彼此间的互动”.
一开始, 我故意两手一张表示不在乎, 打开电视看 “我的节目”, 康儿会赖在身旁, 想抢摇控器改换他的 “卡通节目”,我将摇控器藏起来,他开始要和我 “沟通”电视权了,我用手指厨房,接著用手指著桌上吃剩的残肴,最后叹一口很舒服的长气,指著电视,无声地告诉他,我作了家事,现在要看电视了! 刚开始他搞不清楚我在干嘛,若他开口叫我,我就重覆先前爸爸将我的嘴巴锁上的动作,摇著头指著自己的嘴,表示不能说话,且脸上带著可怜又好笑的表情逗他继续玩这个遊戏,而他为了要看卡通,义无反顾地会与我 “纠缠”下去,他会跟著我的 “逻辑”,拿出他的故事书, “假装”读的样子,告诉我,.他读了书, 现在要看电视了.
有时他无法比拟我在 “说”什么,爸爸要即时加入帮助康儿用手在脑旁打转,表示不懂,或给他纸笔,鼓励他用画或用简单的拚字来表达、使遊戏不陷入胶著的冷场;有时康儿失去耐性不想玩了,他也必须找到爸爸要“开嘴巴的钥匙”,若他直接就张口出声不找爸爸,我和外子就一直重覆先前被爸爸锁住嘴巴的动作,不跟他做任何的“有声”沟通,直到他跟爸爸追逐,能成功地将小手探进爸爸的口袋里,找锁开嘴,当然他也要回身解救妈妈,替我的嘴开锁.
在这个遊戏互动中, 康儿的眼神凝聚在我的肢体语言上, 他因而启蒙懂得 “解读” 非语言性的肢体语言, 进而学习利用非语言性的肢体语言与人沟通.
亲爱的父母, 千万不要忽略了这 93% 的非语言的沟通效率, 因为在孩子的字句会意能力缺乏下, 要看到那一双过目不忘的灵魂之窗, 让我们帮助孩子开启对外界沟通的窗棂, 帮助他们走进互动的入际关系里. 接下去, 我们正式开始在 “语言学习”中, 依序教导自闭儿开囗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