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摘要: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许多家长也没有更合理的治疗方法,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对感统失调的孩子进行有效的训练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爱瑞斯经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现象,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人之所以具备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这是建立在“人体的各部分器官与外界接触后,有关感觉信息被传输至大脑,并得以有机的整合”这一基础上的,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这种发生在儿童时期,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二、智障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会有什么表现呢?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跟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惹事非,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 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愿认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子那样会翻滚、游泳、走平衡木、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坐立懒散,方向、距离感欠缺,手脚笨拙,精细动作困难等。
6.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胆小内向、不合群、偏食、固执、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三、特殊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后果?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
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游戏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打架、逆反等行为问题。
四、怎样进行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如何?
一、设氛围,快乐体验。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手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产声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遭到失败,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练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让智障儿童喜欢身处其中,在快乐的气氛下自动自发,全力去做,这样也容易发展出原本不足的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合理化。目前,各路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方法,得到的一致结论是:音乐治疗效果显著。虽然我国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才刚刚起步,然而国外早在数十年就将音乐治疗或综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内的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运用在特殊的教育中,为特殊教育拓宽了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智障儿童对音乐敏感性强,教师在训练中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 ,可以有效的调动和调整智障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并配合治疗,教师对音乐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音乐参与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节趣味化。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活跃起来。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树林,形成一列火车;做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鱼、小虾做游戏;圈和罐相结合、纸和瓶相结合、滑板和布袋相结合,学做小鸟、小青蛙、小士兵;将奥特曼打怪兽、解放军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情节简单明了,智障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3、语言游戏化。在感统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发他们的相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如,当智障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汉淋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趴的动作,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身份贯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4、动作儿歌化。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我们就编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做摇椅,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孩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老师听、念儿歌,既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调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活动的激情。
5、器材形象化。“#p#分页标题#e#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们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她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训练中,我们充分利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教师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 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三、耐心细致,适时鼓励。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群体,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表现为害怕情绪、发脾气、易怒、爱哭闹等一些现象,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到的,教师要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的加以组织。对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适时鼓励也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在游戏中引发孩子的乐趣,无意中不断地练习他原本作不到的能力,教师应适时鼓励他“做做看、勇敢些试一试”,有效化解孩子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并让孩子逐步认识自己能力的成长,以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训练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鼓励方式也要形式多样,并适时地鼓励,如:教师可利用游戏中的角色以鼓励的口吻说:“这孩子真聪明,本领学得真好,熊妈妈真喜欢你!”“我们的本领可真大,都学会了轻轻推的本领。”又如:教师可采用与学生击掌、抚摸头等形体语言对智障儿童进行鼓励。
五、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怎样?
在弱智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中,可以安排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是一周一次或两次,每次大约40分钟到1小时左右,一个月4次,一学期下来近20次,也就是符合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一小时左右的训练时间,训练内容包括三十多个项目的感觉统合训练。学校可以安排专业训导师根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应不少于两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参考文献:
1、蔡丽如,高瑛瑛,王盈盈,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特征及训练效果》 中国临床康复 第24期
2、吕艳芬,赵玉娟,刘凤如《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行为的改善与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 第02期
3、潘一. 《特殊教育学基础》. 2006年7月第1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朴永馨,顾定倩. 《特殊教育》. 2006年8月第2版. 华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