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理念下关于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思考
刘建霞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语言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感知觉异常及一些问题行为。目前普遍采用一种治疗技术对其进行干预的研究较多,但事实上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多种障碍,需要发展的能力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研究以综合干预理念为指导,就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提出在技术上将游戏疗法和行为疗法的理念融入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在内容上注重围绕感统训练的各个项目对其渗透进行其他能力方面的训练。
关键词:自闭症;综合干预;感统训练;游戏治疗;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11)03-0093-03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最早由美国学者LeoKan-ner(1943)报道。是一种起病于幼年的、全面性心智障碍。一般认为自闭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往障碍、兴趣与行为的异常,以及知觉障碍和心智技能发展次序异常等[1]。
目前对自闭症进行治疗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有:药物疗法、动物辅助治疗、音乐治疗、游戏治疗、行为疗法、感统疗法等。在我国大陆地区运用感觉统合疗法对自闭儿童进行治疗较为普遍。另外,从国外的治疗经验以及一些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游戏在自闭症儿童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在实际操作中单纯采用某一治疗技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的研究多,广泛借鉴和利用相关学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采用多元化治疗结构的综合性干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现实中的任何一个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多种障碍,需要同时发展的能力也很多,而不同能力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因此以综合干预的理念为指导,借用多种干预技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全面干预才有可能使其缺陷方面得以补偿或重建。以下就是研究者基于对一例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实证研究所做的一些思考,尝试在干预技术上将游戏治疗和行为疗法的理念融入自闭症儿童的感统训练,在干预内容上注重围绕感统训练的各个项目对其渗透进行目光接触、听从指令、动作模仿、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1 将游戏融入感统训练
感觉统合是指各种感觉刺激透过其接受器官,成为感觉讯息并输入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其调节及整合,然后按着系统所发出的指示讯息,应付环境的需求,作出合适的反应[2]。该理论最早是由爱尔斯(Dr.J.Ayres)在1972年提出,通过其开发的数十种感觉统合器械的训练,刺激各种感觉并达到各种感觉的综合发展。感觉统合不佳,大脑的发育和运作就会受阻,学习能力也必然会陷入困境。而对于自闭儿童来说大都存在重复刻板的行为和感觉的异常等方面的障碍,众多的研究表明对自闭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其动作协调能力、行为组织能力以及集中注意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对患儿进行实际感统训练的过程中单一的感觉训练很难激发自闭儿童参与活动的意愿和维持持久活动的兴趣,因此在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
游戏是儿童的语言,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天然的活动,它不仅可以给儿童带来愉悦的心理感受,而且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患儿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可将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以及合作游戏融入感统训练,如走平衡木可以让患儿假装漂亮的小蝴蝶来走小桥,在羊角球活动项目上将比赛游戏纳入训练过程,不仅通过训练协调患儿的身体动作,而且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儿童有机会了解比赛的规则,激发自闭儿童对自己以外的他人予以关注,懂得输赢的概念,同时又能在干预者有意设计的比赛中增强自信。游戏在感统训练中的渗透和游戏与感统训练项目的自然结合,有助于激发自闭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训练,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提高了活动的自觉性。同时,游戏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于自闭儿消除紧张、焦虑,放松情绪,体会到训练室的安全和来自研究者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而安全信赖的环境、积极稳定的情绪对于治疗的进程和干预的效果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正向的影响。
2 注重全方位积极强化
斯金纳的强化控制原理指出,如果一种行为之后伴随某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加;如果行为之后,没有强化物的相随,那么这种行为就会消退。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强化物,而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强化类型和强化方式的安排来控制行为[3]。行为疗法就是借助强化控制原理来完成对自闭症儿童良好行为的塑造和不良行为的消退。在对患儿干预过程中干预者要注重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使用不同性质的强化物和随治疗实际进程调整强化方式的安排。结合自闭儿童的特点,他们不仅存在语言障碍而且对外部世界很少关注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听而不闻”,所以最初强化物的选择最好是根据自闭儿的实际选择其喜欢的“有形的”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食物来作为有效强化物。但是在呈现有形强化物的同时,干预者还必须用清晰简明的语言指明儿童所表现出的良好行为反应。尽管自闭儿在常人眼里他们既不会听也不会说,然而实际治疗过程中言语与有形强化物的结合不仅是对自闭儿某一良好行为的强化,亦是理解语言、学习语言的有效刺激。随着干预和治疗进程的发展,有形的强化物逐渐被社会性强化物所替代,当自闭儿有好的表现时,可以给予其口头的称赞或表扬,亦可以以积极的身体姿势或动作作为强化物来呈现。无论是伴随着言语刺激的“有形”积极强化,还是积极的身体姿势和口头的称赞等社会性积极强化对于自闭儿来说,一方面可以为其行为表现提供及时地反馈信息,循序渐进地完成良好行为的塑造和进一步巩固习得行为。在给予积极言语刺激的同时能随时让自闭儿感受到自我的力量,增强继续投入和参与治疗活动的自信。
另外,对于有着言语障碍和社会交往障碍的自闭儿童来说,随时且及时的语言刺激又有着超越强化某一行为反应本身的重要意义。在自闭儿干预过程积极强化不应仅仅局限于感统室的训练,干预者可以将其广泛运用于与自闭儿相处的每一时空,如患儿与干预者初见时的友好反应,与家人或母亲分别时的适当行为,治疗结束时的良好表现,甚至在干预者与患儿一起走路、聊天等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积极的强化,患儿渐渐能感受到研究者所传达出来的关注、认可,渐渐悟出自身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联,从中真实地感受着自己原来是可以影响外界的,并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不断完成习得巩固的任务。
3 加强语言刺激的密度
自闭儿最大的缺陷就是语言障碍,他们几乎没有交流性语言,没有与他人交流的意愿,对自己以外的外部世界甚至自己的父母都会毫不关注。也许正像有人所说的他们处在另一个星星的世界,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也很少有人能够叩开这扇紧闭的心灵之门,于是父母、同伴、老师以及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一一关闭了这扇曾经无数次向他们敞开过的心窗。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完全沉浸在那个尘封已久的孤独世界,然而对自闭儿的干预和治疗就是要敲响自闭之门,激发自闭儿对外界的关注和与他人交流的意愿,针对这一点我们主张干预者在治疗中应利用所有干预和教育的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对自闭儿加强语言刺激的密度。如对患儿行为表现的描述、使用表扬和激励性语言作为强化物、使用同理性语言承认反馈其感受、设置情境主动发问、抓住契机随时示范。大量的语言刺激不仅增加了自闭儿童学习和理解语言的机会,同时干预者的言语刺激又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良好的语言示范的作用。
4 多感官刺激、多目标渗入,多形式训练
感觉异常是自闭儿的特征之一,很多自闭儿在前庭觉和本体感觉以及触觉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因此干预者在考虑患儿能力范围的前提下,设计感统活动时尽可能使一项活动同时提供更多的感觉刺激,赋予活动多样的功能和价值,既防止了单一训练项目的乏味和枯燥,也能让儿童在一次活动中得到更多学习与发展的机会。一般同一项目上的训练时间不宜太长,在患儿厌倦之前就应及时转换到其它训练项目。即使是同一感统训练项目的巩固对于自闭儿童来说,为了防止简单的重复、纠正刻板的行为,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形式上也要力求多样和变换。可以对儿童初步掌握的一些活动项目进行一些新的组合或提供一些新的刺激,在丰富活动形式的同时亦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在原有活动的基础上新的组合和新的刺激也赋予活动新的教育价值,循序渐进增加活动的难度,在螺旋式的训练过程中达到综合干预的目标。如在阳光隧道的活动项目上可以要求患儿俯卧着身体,手持触觉小球,一边回答研究者的问话一边从隧道中爬行通过,然后再将触觉小球从滑板斜坡上滚下。在活动中爬过隧道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小球加强手部触觉刺激,游戏性的语言和发问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语言,最后将小球从斜坡上滚下又训练其眼睛追视物体的能力。类似这样的活动和训练不仅可以突破自闭儿感统训练的单调,而且在形式上的变化和功能上的丰富又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干预目标上的整合。
5 尊重需要,给儿童自主选择的机会
阿克瑟莱恩曾指出游戏治疗必须遵循的八条基本原则,其中一贯尊重儿童也包括其中。我们也可将其借鉴到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感统训练的过程中,即尊重儿童,给儿童作出选择的机会。在感统治疗中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干预者只能以活动的自身的趣味、有意融入的游戏,以及干预者对患儿的激发和鼓励来推进治疗的进程和患儿对活动项目的选择,而不能对儿童施加任何压力,采取任何形式的强迫训练。在实际干预的过程中干预者可以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让患儿自己做出选择,让患儿自己决定训练项目的先后次序,时间长短,甚至可以以患儿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训练。这样通过让患儿在干预者给出的权力范围内做出选择和决定,干预者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又不强加自己的要求,同时让患儿又有尊重和自主的感觉,这种来自于权威的尊重不仅有助于增进患儿与治疗者之间进一步的信赖,而且良好的情感体验又会让患儿感觉治疗室的安全,更愿意服从干预者的指令,训练更愉快更积极。另外,让自闭儿自己做出某个决定或选择,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儿童的尊重,因为自闭儿的主要问题是语言及沟通障碍,在训练中自闭儿的决定或选择都必须尝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传达给治疗者,而不管是语言还是手势,总之,任何沟通的意愿和尝试都有益于自闭儿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6 接受现实表现,承认并反馈儿童情感
在游戏治疗的理论中阿克瑟莱恩指出治疗者要完全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要迅速地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情感,使他能洞察自己的言行。这些原则的遵循是游戏治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对自闭儿童的感统治疗来说,以上的治疗原则仍有助益。
首先,在感统训练的过程中治疗者或参与训练的教师要完全按自闭儿的现实情况接受他们。训练中避免在患儿的面前表现出惊讶、不满、失落,以防给自闭儿的训练增加压力,甚至会削减患儿对治疗环境的安全感和对治疗者的信任。为了逃避因此而带来的挫败,患儿宁愿选择离开训练室结束训练。自闭儿虽然缺乏交流的意愿,但也正是外部世界的不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封闭的自我,所以对自闭儿进行治疗的过程是艰难的,它要求治疗者要一如既往地真诚地去接受患儿所有的现实表现。
其次,对于自闭儿的成长和治疗效果来说,仅仅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并不足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自闭儿的发展。自闭儿一般具有认知和情感能力障碍,他们不仅对他人的心灵世界缺乏解读的能力,而且也缺乏对自身情绪的意识和表达的能力。因此游戏治疗中对儿童情感的承认和反馈同样可以被借鉴在感统训练的过程中,并发挥独特的作用。在感统训练中治疗者发现并及时地对儿童的感受予以承认和反馈,一方面有助于自闭儿以稳定的情绪参与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治疗者的及时反馈又有助于自闭儿对自身情绪的意识和表达,弄清自己的思想,收获自知。干预者在感统训练的过程中对患儿消极感受的承认和反馈虽然并不能马上完全消除其不快、紧张或恐惧等不良的体验,但是当干预者能够敏感地发现其感受并能真诚地对患儿的感受给予同理时,患儿仿佛由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变成了两个人的并肩战斗,有了理解她的人,她不再那么孤独。尽管面对感统训练室这些从未尝试过的活动和器械,患儿不免会有些紧张和害怕。但是当干预者承认和反馈其感受后,患儿的紧张情绪趋于缓和,更重要的是因此增添了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另外,如果患儿在接受训练之前就有情绪上的不愉快,一方面固然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治疗者有意创设的情境来激发儿童参与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但是与此同时也不要回避对儿童不良情绪的反馈,因为对于此时的患儿来说,与那些看起来有趣的活动相比来自治疗者的安慰更是她所需要的。否则,这种不好的情绪不但不会被有趣的活动所掩盖,更有甚者还会在训练中继续加重和蔓延。
结语
在综合干预理念的指导下,对自闭儿进行感统训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动作协调能力、行为组织能力以及集中注意的能力。同时围绕感统训练的各个项目对其渗透进行目光接触、听从指令、动作模仿、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又能使综合干预的目标在感统训练的过程自然整合。另外,充分借鉴阿克瑟莱恩提出的自我中心游戏治疗理论的基本原则无疑有助于营造安全、接纳的治疗室环境,让自闭儿在逐步收获自知的同时达到情绪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伟合.儿童自闭症以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2]宗尽炎.感觉统合训练在家庭中的运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3):56.
[3]王美芳,等.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与培养[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159.
[4]邱学青.孤独症儿童游戏治疗的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1,(1):36-37.
[5]郑静.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初期训练[J].中国特殊教育,2004,(9):74-78.
[6]梁培勇.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7]石晓辉.儿童孤独症的行为治疗[J].中国特殊教育,2003,(6):81-84.
[8]杨凌燕,肖非.从知觉生态理论看自闭症的发生与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64-70.
[9](美)V.M.阿克斯莱因.游戏治疗[M].方观荣,廖高励,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责编: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