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人之谜第十一章 两年后的追踪采访
此书最早完成的文字,便是上一章,完成于1993年的岁末,距离我开始写作此 书,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了。 两年前,为了《中国人体模特儿》一书采访北京自由摄影人、人体题材摄影家 柴志荣先生时,在闲谈中他提及,音乐家罗忠鎔先生的爱子罗铮,具有许多非常理 可以解释的天份。我立即表现出极强的兴趣,并且约定了采访时间。 那次采访进行了3个多小时,是我记忆中对一个人物进行的时间最长的一次采访。 我看了罗铮的全部绘画,包括那最早的作品——两个圆。 罗铮的的确确是个弱智,这从他的脸型,他的举止,以及和他进行交谈的过程 中都能够明白无误地感觉出来,甚至任何一个人只要看他一眼便会对此不抱任何怀 疑。但罗铮的天才又是我亲眼所见的。 另一个相当深刻的印象是,罗家全体对他的那份疼爱,这种疼爱表现在每一句 话里,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里,每一个一闪即逝的眼神里。柴志荣先生及其夫人刘阳 女士,对罗铮也是疼爱备至。我能想象到,如果家庭中没有这种温馨的爱意,罗铮 即使再有天才,恐怕也无法启发、释放出来。 采访之后,我写了上面的文字,并以《一夜之间成画家》、《白痴天才成画家》 等标题在全国20多家报刊发表,随后又被《作家文摘》等10余家报刊转载,一时间 影响颇大。自然,也有一些报刊认为我在宣扬封建迷信,这在本书第一章中已经提 及。应该说,没有当时对罗铮的采访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这本书。但在当时我却连白 痴学者这个词也不知道。 事后得知,那篇报道也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有学者通过报社想与罗铮一家建 立联系,研究罗铮表现出的天才。但是,这被罗铮的母亲拒绝了,因为她无法接受 自己的孩子被人作为弱智怪人来研究这一事实。 不久之后,从柴志荣先生处得知,罗铮的家人正在积极为他筹备画展,而且俄 罗斯的一家美术馆还有意让这个展览去那里展出。 赴俄罗斯展览的事情最后未能成行,但1994年5月28日,时年28弱智青年罗铮, 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画廊举办了自己的画展,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恐怕都 是绝无仅有的。 罗铮在那次展览上展出了自己的作品80余幅。我关于他的报道也被布置成一个 版面展出。展览于6月2日结束,据说在圈子里影响很大,许多著名的音乐家、画家 都去看了展览,著名画家吴冠中看评价说:“真正的艺术发自纯净的心灵。”媒体 关于这次展览的报道却很少,因为罗铮的父母不愿意太张扬。 1995年11月底,我为写作此书赴京采访,因为时间太紧,只能通过电话向柴志 荣先生了解一些罗铮的近况。柴先生是一位非常热情的好人,是罗家的密友,罗铮 所有作品的照片都是他拍下来提供给媒体的。 柴志荣在电话里告诉我,罗铮的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每天仍然在作画。北京 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拍播了介绍他的专题片。中央电视台的专题片为7分钟,没有 一句对白,镜头是罗铮在绘画,同时播放相应的音乐,只是通过字幕做些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