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们孩子的学校
在各种场合遇到一些同病相怜的家长,当听到我的孩子已经10岁时,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孩子在什么学校?情况怎样?”是的,这里孩子的诊断做的最早也要三岁多,等到家长从天塌地陷的状态中醒过来,一眨眼就到6岁上学前班的年龄了,即使拖后一年,7岁是无论如何要上学了,该为孩子选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这是每个家长都很烦心的一件事。我曾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参观了近10所不同的星儿学校,自以为为孩子选了一个适合她的学校,结果却差强人意,这里面有运气的因素,也有我本人经验不够的原因,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换一种处理方法可能结果就不是这样了。
我们可否在这里谈谈我们孩子的学校和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这是我们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关键的阶段。
谈谈我所参观过的几种学校和一些家长的体会,
1,训练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功能很低的孩子,主要的学习目标是生活自理,如能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等等,同时还进行一些社会规则训练,如不能在公共场合乱拿东西,攻击别人等等,对于文化学习则没有任何要求。师生配备一般是一个学生一个助理,一个小组一个督导,助理不必有老师学历,主要任务是照顾和训练孩子(非密集型的),督导起码要老师学历或特教,主要管制定每个孩子的训练计划和指导助理训练孩子。
训练学校有点像中国的机构,对于功能低的孩子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去处,能学会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规则要比语文数学有用的多。老师都是因为有爱心和耐心才选择来这里工作的,学校到处透着浓浓的爱,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都没什么要求,能学多少是多少,唯一的愿望是孩子能感到快乐。
训练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养护机构。
2,特殊学校,或称为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部门,这种学校一般建立在普通小学内,一个班大约有5-6个人。学生的学习计划依照特殊教学大纲,每个学生根据年龄融合在各个正常班,课后活动和能跟的上的课如音乐,手工,美术等等就去大班,主要的文化课则在小班。师生配备一般是差不多六个学生四个助理,一个小班一个督导,督导必须有特教背景,助理中大约三分之一到一半有教师资格,所有有智力障碍跟不上正常班的孩子,只要经过智商测试有医生证明都可以要求进入这种班,以前孤独症孩子也混在其中(孤独症孩子不需要智商测试,只要有诊断就可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孤独症孩子和智力障碍孩子教育的不同,加上孤独症人数激增,因此很多特殊学校都有专门的孤独症小班,但存在形式是相同的,只是师生配备上是一对一。
特殊学校的小班教学是由一个团体来完成的,不受某一个学生助理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使孩子的教学得到了基本的保证,特殊学校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特殊教育形式有很长的历史,它已形成了一套系统,一般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运行不会有大的失误,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没有任何压力,因此它被很多家长所接受。
但特殊学校对孤独症孩子来说有一个缺陷,就是不能真正做到融合,也就是说对孤独症孩子的社交障碍帮助不够。虽然说每个学生都融合在固定的班级里,但孩子的主要学习场所在小班,平时有许多时间不在教室里,同学们自然而然很难把你当成班上的一员,或者觉得你很特殊,有活动时很难想到你,而你自己又不主动,或者根本不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深,在大班的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地孩子会留恋小班而主动放弃大班。智障的孩子可能会在小班里找到朋友,收获一份属于他们的友谊,但对孤独症的孩子来说不太有这个可能性。
特殊学校的目标之一是希望通过小班的特殊教育能让孤独症孩子回归正常教育,实现这个目标的孩子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很少,大部份孩子都是从低年级的大部分融合到中年级的小部分融合再到高年级的不融合,最后拿一张特殊学校毕业文凭毕业。
3,随班就读,这种形式适合阿斯伯格或功能很高的孩子,他们没有任何智力上和学习上的障碍,主要问题在社交上,在低年级时会按排一位或半位(指50%的时间)学生助理陪着上课,主要是教会他们上课的纪律和学校的运转规则并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学校的特教会根据需要和他们见面给予一些学习上的指导,到中年级后基本就没有学生助理了,他们完全按正常的教育大纲,毕业后拿正常学校的毕业文凭。
有高功能的孩子,对家长来说无疑是不幸中之大幸,随班就读也是大家所希望的形式,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随班就读的痛苦有时更甚于训练学校的孩子。因为看上去正常,大家不知不觉地会以正常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事实上他们和常人又有很大的区别,结果就变成同学们眼中的怪人,在某个科目上成绩鹤立鸡群然而却没有一个朋友,独来独往,没人欺负你但也没人和你玩,在民主社会个人的意志得到充分的尊重,只要孩子不愿意,家长是决不会因为爱心而参与决定孩子的玩伴的。因此有些家长明知孩子有随班就读的能力,但自愿选择特殊学校,就是不愿让孩子承受太多的压力。
4.融合就读,这种形式介于2和3之间,在没有特殊教育部门的普通学校用的比较多。孩子在正常的班就读并配有一位全时学生助理,在正常教室旁边或里面做一个小房间,当孩子对某一个正常课目没法理解时,就由学生助理带去小房间一对一的教,所有课程时间全按正常班,学生助理辅助孩子参加所有的课间课后活动,孩子除了一对一的小课外完全是班级的一员,学生助理在教学上得到特教的指导,在正常情况下,学生助理一直跟到毕业。
这种形式对于大多数中等偏上程度的孩子很适合,孩子在学校得到的帮助要比随班就读的孩子多,但融合又比特殊学校多,班上的同学比较容易接受这个孩子,在正常的环境里,即使学习成绩挂尾,其它方面的进步还是很大的。
所存在的缺陷是比较依赖于个人因素,学生助理的学历,经验和能力及工作态度起很关键的作用,适合不适合全凭运气,遇上学生助理生病请假临时安排不了人,孩子就没人管,除非父母自己去顶,还要看班主任是否接受。学生助理孤军奋战,缺少团体的帮助,有时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因此这种职位流动量很大。
这种形式的成本较高,更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尽量回避这种形式而把孩子往特殊学校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