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保进行训练
在进行训练之前对孩子进全面的,细致的了解和观察,了解孩子属于什么类型,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自身存在那些不足,他的生理特点是什么样的,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家长的需求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的情况后才能对孩子有个明确的认识,对对孩子的训练有明确的方向,制定出符合孩子特点和需求的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训练。
一,如何观察孩子,并把握训练方向。
首先要找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获得问题的来源:
1:和孩子父母的交谈,最了解孩子的永远是他的父母,老师是孩子的老师,同时孩子的父母又是老师的老师。
2:对孩子细致的观察,通过老师专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找出孩子身上要发展和完善的地方。
需对孩子进行观察的内容:
1.配合能力:听指令,
2.运动能力:A:大运动能力,包括跑,跳,爬,走,翻,滚。
B:精细运能力,包括涂,写,画,剪,串,拿,捏。
C:感觉统合,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触觉,听觉,视觉.
3.社会性情感和技能的发展:包括注意力,模仿能力,情感,参与游戏,互动。
4.认知水平:包括指认,命名,区分特征,形成概念。
5.语言能力:包括1,能说:正确发音,能仿说词语或句子。
2,会说:能进行有目的,有功能性的沟通。
发现了这些问题后我们要怎么来解决问题:
一,配合能力缺陷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配合,我们要找原因:
1.首先要看是否环境的影响,是不是环境太吵了,或者是太冷了,太热了,导致孩子不舒服,以致不配合老师。
2.然后要看是否是生理上的问题,比如,孩子是否因生病了,饥饿了,疼痛了,累了,或对某种声音敏感,触觉敏感,造成孩子不配合.因为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沟通上的障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些感受,所以要靠老师,家长对孩子细致的观察。
3.其次要看是否是心理上的问题,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是不相符的,有的孩子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差距很大,以致不能长时间配合老师,或者孩子以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暂时还不能适应上课型式,要给予渐进式的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4.最后要看是否是老师不适合孩子的特点,以致孩子不能很好地配合,比如老师的声音,语调,表情,动作,上课的风格,等等。有的孩子喜欢快的,有的孩子喜欢慢的,有的孩子喜欢老师给他唱歌,有的孩子喜欢老师和他玩。如果老师不能满足他需求,孩子可能就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二,不听指令怎么办:
孩子不听指令有两种情况:
1.能听指令但不能理解指令内容
2.能理解指令的内容但不听从
对于第一种孩子即能听指令但不理解指令内容的,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首先要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要教会孩子一些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模仿,模仿是训练的基础,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然后要进行强化的语言刺激,给他最简洁的语言,大量的刺激,反复的练习,如让孩子把杯子拿给你,给他的指令就是三个字“拿杯子”不要加入一些其他的语言,比如孩子的名字和一些描述性的词语等.过程是:发出指令----在辅助下让孩子产生正确的反应-----予以强化,反复的练习直至孩子能独立完成拿来杯子的动作。
[page]
对于第二种孩子即能理指令的内容但不听从的,这种情况我们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具体分析:
1.要看是否是孩子的执行能力存在缺陷,比如,是因为精细动作或粗大动作发育不良而无法完成指令要求从而导致的不听指令。这种状况只能从运动方面来切入,通过有针对性的动作训练来改善孩子的身体肌能,增强动作完成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听指令的目的。以前有一个学生,当时是四岁,他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让他干什么也不干,拍球也不拍,涂色也不涂,做操也不干,拿他没办法很头疼。”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不是不做,而是他的上肢的功能太差,手臂僵硬,上举的高度不够,手指无力,长时间的训练导致挫败感较强,一旦让他做涉及到用手的活动,都会有情绪反应,不听指令,抗拒。根据孩子的这些问题和能力上的不足设计了增强上肢功能的一些项目,如推小车,抓吊杠,推球,抖动手臂,活动手腕等,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训练,上肢功能明显改善,再做这些活动的时候,表现就好多了。
2.要看是否是孩子对指令不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在让孩子执行一些指令的同时要用一些奖励的机制。
强化物类型:A一级强化物:食品,持有物,(玩具)活动
B二级强化物:(社会性)拥抱,赞扬,亲吻,笑容,欣赏的目光等
使用方法:1一级强化物与二级强化物同时使用,通过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物的联系使二级强化物成为有效的强化物。
2二级强化逐步代替一级强化物
3避免过度强化,
3.急躁多动,情绪问题严重的孩子.这类孩子大多不太听指令,完全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做事,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所以要具体分析,调整,改善。但总体来说对这类的孩子:
①是标准,对他要求的标准必须非常明确,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不行的就是不行,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能造成一哭一闹就能解决问题的感觉,对他的要求必须执行,对他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②是等待,要让急躁的孩子慢下来,能按要求学会等待.记得在给李浩轩小朋友做训练的时候深有感触,那是个急不可待的孩子,行为问题严重,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及时满足的时候撞墙碰头,更别想让他听话跟你学习了,所以我一直围绕他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整,训练他的自控能力,通过奖励物的运用让他能坐下来,在获得奖励物的时候学会等待.开始他不适应又哭又闹,但我对他的要求非常明确也很一致,要求等待三秒钟才给奖励物就必须等三秒钟,要求等待五秒钟再给奖励物就必须等待五秒钟,坚持下来了以后他很快就明白了老师的规则,逐渐适应了和遵守了规则,当他能听从老师的要求了,能服从老师的安排了,从而又促进了其他能力的提升,现在和李浩轩上课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和他进行条件交换,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先完成老师的要求,老师再满足对他的承诺。
[page]
三.运动能力:孩子的运动能力主要指运动时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动作的形成主要涉及了以下一些能力的发展:
协调性(同时协调几种肌肉以进行全身的运动) 。
·韵律性(含运动流程、协调及平衡上的表现) 。
·敏捷性(开始动作、变换方向、及迅速调整位置的能力) 。
·柔软性(将关节伸展至极限,轻易弯曲身体部位以展开动作的能力) 。
·肌力(使用全身或身体之一部份以产出力量的能力) 。
·速度(连续运动的快与慢) 。
·平衡(静态平衡、动态平衡、持物平衡) 。
·持久力(身体持续活动的能力、能忍耐肌肉疲劳的能力)
观察孩子的运动能力是否充足,要主从这几方面来观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使其能全面发展。我们要对每个孩子定期做运动能力的评估,包括:感觉统合和基础运动能力,然后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制定个别运动训练计划,目的是让每个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
再有我谈一点有关感统的问题,感觉统合训练对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是非常有好处的,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马上开展感统训练的,在做感统训练之前要先观察这个孩子是否此时适合开始训练,如果孩子自身感觉存在异常,首先要消除这些异常才能开展训练。自身感受觉异常主要包括两大类:
1.敏感.主要指孩子触觉敏感,触觉敏感通常状况下易产生在头部,颈部,腋下,后背,指端,足底,还有口腔。如果孩子这些部位感觉存在异常,那么他就会怕触碰他身体的这些特定部位,时常会有保护性反应,在训练时身体姿态就有可能不标准,影响训练的效果。
2.紧张.包括肌肉紧张,和心理紧张。肌肉紧张需采用特定的手法来帮助其消除,心理紧张要让孩子先适应环境,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然后再开始训练。
[page]
四.语言能力:
首先让孩子能说,具备说的能力,比如能正确发音,有仿说性的语言.然后再让孩子会说,有沟通性的语言,从第一个阶段怎么能进入到每二个阶段呢?
1.通过认知手段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2.给孩子做有针对性的语言沟通能力的训练。
语言沟通训练的指导原则
原则:机会性
实用性
(沟通性语言是在一定情景下产生的有目的性的语言,所以要抓住孩子任何一次有沟通意愿的机会,教他最实用的语言)
具体步骤和流程略
举个例子来说,刚开学初在给佳佳小朋友做个训的时候完全就是用这个原则来指导整个训练的过程,当佳佳来到我的个训室的时我让他先玩一会,观察他喜观什么玩具或喜欢什么活动,也就是找出可用的机会,当我发现他对切水果的玩具感兴趣的时候,就用切水果的玩具来对他进行语言沟通能力训练.我让他坐在位子上,把切水果的刀拿出来看着他,刚开始他不会表达与当时情境相符的语言,急着想玩就过来抢玩具,这就是他通常的反应,这时我们希望他说什么呢?----“老师我要刀”或“我要刀”“给我刀”这就是我们希望孩子出现的反应,但当时佳佳没有这种反应,所以我马上给予支持,告诉她“我要刀”然后再来问他“佳佳你要什么?”.让他形成正确的反应,即:佳佳你要什么?”回答“我要刀”.经过多次练习,最后要把这个反应进行泛化.不仅能回答出“我要刀”而且还要能回答出“我要草莓/我要西爪/我要胡萝卜”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