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切机会教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精彩(实例一则)
今天班车到驾校的时间比较早。因为天气很好,于是我就到驾校外面去走一走,想看看这里有什么特产可以给孩子们带回家吃。
驾校外有很多卖水果的摊子,我信步走到一个摊位。摊主是个中年妇女,皮肤黑黑的,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
我看到她的红枣很新鲜,于是就咨询起价格来。
“十元钱一斤。”
话还没有说完,我们两同时都发现了一个水果筐里有个小动物一闪。我对昆虫类的动物向来有种敬畏心里,所以没有打算深究。
没想到那位大嫂居然兴高采烈的看着我说:“是蚱蜢呢!”(这一刹那,我觉得她好像比看上去的要年轻多了。)
“恐怕是吧。”受到她的感染,我也饶有兴趣的看起来。
那位大嫂高兴极了,迅速的拿出个塑料袋,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把那只蚱蜢给逮住了。
“您逮这个干什么?”我不禁好奇起来。
“给孩子玩儿呗!”
看到大嫂脸上那种心满意足的表情,我可以想象她的孩子肯定会是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孩子。
不禁有点惭愧起来,大家都说我为孩子付出得挺多的,但是就这一桩事情上,我做的就远远不如这位大嫂做得好。
如果是带着煊煊在外面玩,她看到什么喜欢的我都会耐心的陪着她去观察:去捉蝴蝶,去捞蝌蚪,去喂山羊。但是如果是我一个人在外面看到了蚱蜢,我就没有想到要逮回家给煊煊玩。(看来,我的分享意识比大嫂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其实我们很多家长都一样,需要跟这位大嫂学习。不管我们的孩子是正常还是有一些特殊需要,他们都是孩子,他们都应该更多的感受童年的美好。我们这些做大人的,要将自己退回到童年时期,用那种真正童稚的喜悦,带他们爬山,带他们到小溪里去捉小鱼,带他们到草地上逮蚱蜢……用那种发自内心的惊奇之感来跟孩子一起感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奇妙。
长此以往,我们的正常儿童会更快乐的感受生活的奇妙。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会比一般的孩子强,因为生活中他时时刻刻能发现的美好的事物能将他从苦难中吸引出来。
我们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如孤独症,亚斯伯格症,多动症,社会性发展障碍),他们因为能在父母的引导下关注周围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能够脱离他那种自我封闭自我中心的习惯,慢慢的在生活的奇妙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问题,这个对于他们社会性的增长是有益的。而且,一个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素材的孩子谈话的内容也能更丰富,将来能有更多的话题跟其他的朋友们分享,这对社会性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啊!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记得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定要学会为我们的孩子“逮逮蚱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