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就能发现孩子的优势
文/蔡杰爸爸
编注:与蔡杰爸爸的认识是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那时我们协助一摄影团队拍摄一部关于自闭症的纪录片,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故事的星星家庭协助进行拍摄,于是我收到了蔡杰爸爸的E-Mail,信中附上他的部落格以及表示愿意提供故事;当我进到蔡杰爸爸的部落格时,马上被其内容丰富、用字诚恳的文章所感动,有别于大部分的星爸,蔡杰爸爸不但全心全意地将心力投注于孩子身上,更巨细靡遗的将历程纪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当此次特刊的主题─星儿之潜能发掘及休闲教育时,我马上想起蔡杰爸爸,在这个领域,他的热心、专注绝对是最佳人选。此系列专栏将会以蔡杰爸爸对于孩子的亲身观察以及如何发现及培养孩子的优势能力为主轴,希望能够提供给读者许多帮助及感想…
作者注:如果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买大量的画纸、颜料给孩子画,就算买不起,家中的墙壁、公园里沙滩用来作画都行;如果孩子喜欢说话,我们就陪他聊个天马行空,无所不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或是买一大堆故事书,让他透过故事书,了解人、事、地、物、规则…以利他的表达更加顺畅;如果孩子喜欢音乐,我们可以让他去学乐器,听优雅的音乐,陶冶性情;如果孩子喜欢东摸摸、西摸摸,我们可以买需要动动脑的玩具给他,让他去拆解、去思考,就算买不起,家中废弃的电器也可以让他去拆、去摸索,都没有关系。
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很多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过我们还是很容易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至少已经有个方向了,最担心遇到的情况是孩子一动也不想动,完全没有动机去学习的孩子,能躺就不会坐,能坐就不会站,大部分的时间,能不动就不动,找不到学习的线索,而我,真的比较幸运,这种类型的孩子被我遇上了…
当牵引编辑向我邀稿这篇文章─「发现自闭症孩子的潜能」时,我觉得很惭愧,我的孩子─蔡杰,并不像有些自闭儿喜欢画画、讲话、对乐器有兴趣、会各种才艺、记忆能力超强、会背万年历…等,即使我已经长时间观察孩子,但还是无法找到孩子身上的潜能。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只能用最笨的方式:亲自花时间来陪伴、仔细观察蔡杰的一举一动并做纪录,将观察到的事件加以思考、做出连结。若孩子没有强烈明显的学习动机,我会抽丝剥茧,找出关键原因来克服障碍,而这几年做下来,蔡杰渐渐学会直排轮、脚踏车、游泳、单杠…等技能。协助自闭儿学会一些技巧、能力,除了需要大量的磨合时间,心态上也时常保持着“既然要做,就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有办法去发现孩子的问题以及找到孩子潜在的能力。该怎么找?我个人觉得有一项很重要:就是「抽丝剥茧」。
什么叫做「抽丝剥茧」?
记得孩子在念幼儿园中班时,口语表达能力非常不好;有一回他在自言自语的,试图想表达一件事情,但是他说话的对象:不是人类。事件的起源是这张半年前拍的照片(图一),他只看过一次,我就收起来了。
多数人看相片的习惯,通常是看「人」,而不是看「背景」,我们也绝对不可能会仔细地去记住相片里的每一张作品(这张是在蔡杰的教室拍的,公布栏上有一张是他的劳作作品。)
这张作品当时被我贴在他的床边,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图已经破损的差不多,我把它撕下来丢掉,心想:「反正再画就有了。」
那天他放学回家,发现到这张贴在床边的作品不见了,开始一直找、一直找,我告诉他:「丢掉了」,他也不理我,只是一直在翻垃圾桶寻找那张图,因为垃圾桶很脏,被我制止了;过了没多久,他往我的书桌抽屉去找,为了让他死心,我故意不理他,心里想:「我要让你知道爸爸说这句『丢掉了』的意思。」受限于他的认#p#分页标题#e#知能力,当时他还听不懂这句话。
直到这张已经放了半年,几乎被我遗忘的照片被蔡杰找到时,我才发现,他根本没放弃寻找那幅被我丢掉的画作,那时他看到这张照片,突然很开心的大笑说:「有一样的,有一样的!」
我过去仔细瞧一瞧,看他到底在高兴什么事情,看了很久,也看不懂他在高兴些什么(这个阶段,我和孩子还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沟通,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要运用想象力、用猜的,还要马上联想到过去发生的那些事情),为了要了解他到底在高兴什么?我把他手上的相片拿了过来,仔细的看了很久,东看看、西瞧瞧,后来我总算懂了!
我很讶异!时间过那么久了,这张相片半年前他只看过一次,怎么可能还会记得,况且相片小到几乎看不见,还被他找出来,您知道他的那张作品在什么地方吗?
如果我没仔细地拿放大镜来看,我也会看不懂他到底在高兴什么:那张被我贴在床边的作品,就是左图红色圈起来的地方(图二),小到几乎很难用肉眼去辨识,一般人顶多只会注意相片前面几张作品而已,根本不可能看到后面,他居然找到这张相片,而且还指认出来!这张相片的实际的尺寸真的很小,只有6 X 5公分而已(这张图画的内容是爸爸、妈妈、蔡杰)。
我知道他的行为模式,所以会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但是如果是其它人大概也看不出来他在做什么,只会觉得他在自言自语,万一他一直想要表达出来,可是其它人又偏偏无法解读出来,接下来他很有可能就因此抓狂,甚至崩溃,而我们会认为他是在:无理取闹!
自闭儿之所以特殊在于:「他所注意、在乎的事情和我们一般人是不太相同的」,所以「静下来,观察」对于自闭儿周围的指导者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要时常保持细腻的心思,我们就能找到孩子的优势能力,与孩子的沟通就更加顺畅。有过这样的经验之后,我知道孩子的观察力是如此的细腻,而且不可思议,所以我开始学会以自闭儿的角度来陪他一起观察、一起面对这样的世界,倒不见得一定要将这样的能力发扬光大。
而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了。
当然找到了线索,也不可能只有单单一项就期待能解决孩子的问题,一定是找到很多、很多的线索,然后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办法去整合出孩子的发展状况。
孩子渐渐会知道我们懂他,他就会比较愿意跟我们讲话了,愿意表达、快乐的表达,才会在良性互动中逐渐成长茁壮。
这样的例子也发生在学直排轮,当初我以为用动作示范几次,他就会懂,但是偏偏他连看都不看一眼,也听不懂语言的解说,怎么办?
于是,我牵起他的手…
或许有人要说「牵手」没有什么,但千万不要小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如果我们够用心,我们就能透过孩子的手心传过来的触感,用心去感受到孩子现在到底是紧张、愉快、害怕,还是充满自信。对于不会表达的孩子,我们透过触感、用心去感受,都会有所感应。而这对孩子的教养、指导者来说,是需要花时间反复练习的。
在孩子技巧逐渐成熟之后,牵手也会变成孩子用来借力使力的媒介,我只相信:「没有学不起来的事情,只是怕还没学会之前,我们已经先放弃了。」
如果哪一天我们能够发现自闭儿的潜能,用心去感受那些被一般人们所瞧不起,不以为意的事情,而那些事情对我们而言,却是能「得到无比的感动」,这代表什么?
每个生命的诞生,赋予的意义不尽相同,而我们找到了,我们会因此而觉得满意吗?不!因为我们都还在学习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