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家庭教育的设计和方法
一、儿童孤独症家庭教育的设计方案
儿童孤独症的家庭教育相对于普通儿童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是孩子来到世界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最好的教师。对于正常儿童来讲,家庭的第一课就是学习生活,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吃、喝、拉、撒、睡、游戏和娱乐”,同时要学习语言、礼貌(行为)和社会规则。对于普通健康儿童,孩子通过观察、模仿。父母及长辈的教育,通过与同龄孩子的交流,逐渐完成对生活、社会及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而孤独症儿童则不同,由于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别人无法与其交流;他们又不能很好地处理外界的各种信息,因此观察、模仿的功能较差;加之疾病造成的一些孩子常常出现的“刻板”行为,为寻求某种刺激出现的异常行为,因疾病所致的交流障碍造成的莫名其妙的“哭、叫、笑、自伤、自残”等异常表达方式等,往往使家长痛苦不已。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呢?
对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必须首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其次要有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第三要给孩子一个和谐、融洽和宽松的生活、活动与学习环境。第四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孩子成长档案。
1.关于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的制定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这些专业术语使他们听起来十分陌生,也无从下手去完成上述任务。这就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来共同完成。教育目标,简言之就是通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实现的目标。由于孩子是要长大的,因此,教育目标就必然有阶段性的特点。教学计划,简言之就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总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进度,简言之就是为实现教学计划所做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案,简言之就是为实现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所设计的具体的组织安排。在我们组织常规教学活动中,通常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进度,但是在孤独症儿童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教学进度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或指导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对教学进度的调整。总之,制定家庭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案,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就是使教育更具科学性。
实例:
方方,男,7岁,新近入学。
(1)教育评估结论。
主要表现:目光无对视,没有语言;无主动需求和应答表现,缺乏正确的表达方式;有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初步评价:该生初到陌生环境,心理恐惧,自我防御意识强。听力和发声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表达方式呈现为0-1岁儿童的状态。
(2)个别教育方案。
本学期(2005.9—2006.1)解决目光对视,教会主动需求的表达方式,突出盲语教学。教师教学措施:消除入学后的恐惧心理,采用指画法、灯光法、引导法解决目光对视问题;运用正负强化的教学手段,解决学生正确的主动需求表达方式的养成;通过感知觉统合、游戏等手段解决学生的气息控制、腰腹力量增强和“a”“i”“ma”“da”等的发音。运用引导和示范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需求表达方式。
(3)根据学校的教学方案,方方家长制定了家庭教学计划。
A. 利用灯光熄灭、指画方法等,通过声音指令,引导孩子对指令发出者的注视(时间:1个月)。
B.运用游戏等方法,加大孩子腰腹力量训练和气息控制训练,同时帮助孩子做呼吸操和舌操,加大与孩子的言语的交流密度。父母配合示范,促进孩子应答能力的提高。有意识地加大“a”“i”“ma”“a”等的发音示范,促进孩子的模仿(时间:1学期)。
C.父母相互配合,运用示范,促进孩子对正确表达方式的模仿(时间:1个月)。
(4)教学效果评价:由于方方的父母重视,方法得当,目前本学期教学目标全部实现:目前该生对指令发出者能给予目光对视回应,并能回答“唉”。已会叫“妈妈”“爸爸”“阿姨”(对老师有时叫“阿姨”)。有需求时,会主动拉教师或家人的手或衣服。
D.家长收获:过去我们只知道孩子有问题,到底从何人手进行教育康复,如何进行教育康复心中无数。孩子进人学校后,老师与我们共同制定了个别教育计划,教会了我们如何进行教育康复的方法。孩子回到家后,我们根据目标和教育计划,将教育内容融合到生活中穿插进行,避免了单一内容教学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枯燥感,同时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育康复的强度,父母的示范增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进了我们的感情。但是最主要的是,有目的的教育康复,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增强了我们对孩子教育康复的信心,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教育方法与手段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我们认为应当与专业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法尽可能地一致。因为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对于他们来说,适应事物发展变化常常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教育来说,方法必须灵活运用。由于家庭毕竟不是教育训练机构,家庭往往更具有亲情,因此,家长要处理好亲情与教育的关系切忌溺爱。家庭在教育手段上,要尽可能地运用鼓励、奖励、激励的方法,使整个教育活动既是学校(机构)教育的延续,又更体现亲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在学校放假期间,要与老师加强沟通,保证教育不因放假而中断。
案例:
豆豆,男,5岁,在某特殊学校学前班就读。
(1)学期结束教育评估结果(2005.2~2005.7)。
经过一学期的教育康复,已经解决学生目光对视问题,听到指令可以做到目光注视对方5秒钟,言语方面有显著进步,经提醒,对家庭成员可以打招呼,对老师有礼貌。有需求时,可以讲出苹果、香蕉、橘子、西瓜等水果名称,对一些学校教学物品可以讲出名称。表达方式方面,能用“要”或“不要”表示接受或反对。但是交往方式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如表示欢迎、高兴或接纳时,常用打人、吐人的方法表现。
(2)假期教育康复建议。
巩固本学期教育康复的成果,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言语发展,同时加强生活物品名词的扩展和表示情感动词的教学,生活物品名词教学可以通过家庭物品和超市物品进行实物教学。表示情感动词的教学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拓展表达方式的词语教学,教学中建议父母进行示范教学。切实加强交往方式的教学,纠正目前存在的错误交往方式。同时利用假期建立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建议家长注意加强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3)假期家庭教育康复实施方案(经教师、有关专业人士和家长共同制定)。
A.作息时间保持与到学校时一致,早餐后,带孩子到超市、公园或小区活动场所,家长通过实物,教孩子认识相关物品。同时可以适当进行物品对比、分类、比较等教学。中午午休时间与在校时同步。下午以户外活动为主,可以体育、游戏活动为主要内容,如游泳、戏水、做接抛球游戏等。晚上,家长以故事教育为主。
B.注意到陌生地点前的提醒,防止孩子因恐惧而出现的情绪问题。进超市要注意把握孩子的情绪调控,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p#分页标题#e#力。有条件时,可以带孩子多去一些他不熟悉的地方,提高他的环境适应能力。
C.加强育语的发展,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对孩子可能出现的言语错误。要采取宽容态度,避免挫伤他说话的积极性。 。
D.注意发展孩子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表达方式。
E.特别要注意孩子正确交往方式的建立,对错误交往方式要坚决纠正。
(4)家长实施小结。
根据假期家庭教育康复实施方案,假期中我们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方案,目前孩子对实物名称的认识量大大提高,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特别高兴的是孩子对一些物品的分类已经建立初步概念,如对可食物品和不可食物品已能区分,对灯的种类观念已建立。在情感表达方面,能正确区分并运用高兴和不高兴这两个词。在正确交往方式的建立上。有显著进步。在建立孩子的正确交往方面,除家长示范外,对孩子出现的不正确交往方式,我们坚决纠正,决不姑息。有一次在家中,他因为要向妈妈表达自己的喜悦,动手打他妈妈,我们立即联合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同时由我们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并要求孩子学着做,当时尽管他感到很委屈并出现极大的情绪问题,但是我们坚持要他学做我们的行为,后来他在爸爸的帮助下完成后,我们及时表扬并给予奖励。第二天,我们又坚持要他重复昨天的正确行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的重复,我们坚持了一周,目前孩子因为兴奋而打人、吐人的行为已经消失,正确交往的方式已经初步建立。
3.和谐、融洽和宽松的生活、活动与学习环境
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生活、活动与学习环境的安排和布置。生活、活动与学习环境的安排和布置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教育支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的家庭居住面积一般不大,不可能有孩子单独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因此,一般家庭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可能地给孩子留出一块可以自由活动的区域。以一个只有二室一厅的家庭为例,孩子8岁前要尽可能在一间房间里,给孩子留出哪怕只有1—2平方米的地面空间,,让他们可以在地面上享受自娱自乐的闲暇时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尽可能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给孩子一点有自己秘密的地方。但是,平时应让孩子尽可能与家长在一起,这对于发展孩子的语言,纠正并规范孩子的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4.建立孩子成长档案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要尽可能建立自己孩子的成长档案,其好处:一是便于真实地记录孩子的各种状况,为教育康复提供原始记录。二是有利于分析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各种变化,增强教育的信心。三是有利于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证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四是有利于进行教育科研。孩子的成长档案是教育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孩子成长档案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校(机构)与家长的联系本,这里主要记录了孩子在学校(机构)接受教育康复的基本情况和学校(机构)当日安排的教学内容。另一个是家长根据观察记录的孩子在家庭里语言、行为和活动情况的记事本,这便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存在问题,是与学校(机构)老师沟通的依据。完整的孩子成长档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康复的质量,加快孩子教育康复的进程,是家长和老师“读懂”孩子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