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不良性格
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性格,下面介绍学生中常见的性格缺陷的基本表现、形成原因和矫治方法。
一、怯懦 二、自卑 三、狭隘 四、嫉妒 五、敌对 六、暴躁 七、孤僻 八、猜疑 九、急躁 十、抑郁
一、怯懦
基本表现: 作为一种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性格缺陷,怯懦的基本表现是: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颇受,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前张皇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失败;一个学生一旦形成使儒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病”之一的“精神恐惧症”,即指这种性格缺陷:不及格分数困扰学生,使其心灵受到刺激,一看到评分就恐惧;害怕教师,一看到教师资备的目光就吓得呆若木鸡。被恐惧心理压抑得不能正常思维,教师的大声训斥,甚至是对别的学生的训斥,都会抑制他的智力活动,恐惧心理使他麻木了。
形成原因 :怯懦性格的产生同家庭溺爱、袒护、娇惯有关,也与学校生活中缺乏意志力的锻炼有关。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倘若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引导,便容易形成怯懦性格。
矫治方法 :为了矫治这类性格缺陷,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气势激励。怯懦性格者的最大弱点是过分畏惧和害怕,要克服这一弱点,就要借助气势的激励。一个人在气势盛时,能产生一股不可阻挡的勇猛劲头。“火从心头起,怒向胆边生”。战争中士气的勃发,可使原本怯懦之人也会产生决一死战的坚强意志。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困难面前,有了那么一股敢拼敢斗的气势,摆出一副摩拳擦掌的架式,你就会感到有力量,就不再会感到怯懦。因此,对性格怯懦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学会用自我打气、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自己无所畏惧的气势,非常重要。
②勇于行动。矫治怯懦性格最有效的方法是采取行动。尽管几乎每一个怯懦者都懂得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的道理,但他们仍然怯于行动。古语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坐而论道,只说不干,就既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由这力量建树起来的成就,当然也就不会由于愉快地看到这种力量而产生的信心,这样,你的心情就只能久久地为怯懦所弥漫。邹韬奋说:“我的态度是一息尚存,还是要干,干到不能再干才算数,决不屈服。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能力的好机会。”他又说:“以排除万难坚定不移的勇气向前干去,必有成功的一日。”他的这些话,是值得一切有怯懦性格的人记取的。
③不怕失败。许多学生之所以怯懦,无非就是怕失败。但越怕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越怕,一旦隐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怯懦不免就加深了。应该使学生懂得:越是感到怯懦的事越要大胆去做,只要你能大胆去做,你就能战胜你的怯懦。为此,教师应有意交给学生一些他们感到怯懦的、困难的任务并要他们完成,当他们想打退堂鼓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随着这这类锻炼机会的增多,学生的能力就会自然果积起来,就会不再感到怯懦了。
二、自卑
基本表现: 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学生常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形成原因:造成自卑性格的原因比较复杂,即有个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家长动辄就训斥子女“蠢驴”“笨猪”“朽木不可雕也”,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导致自卑;教师把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无意中会造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社会舆论对个别差异的评头评足,说长道短,也会增加一些学生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自我评价的偏颇,如有些学生受错误观点的影响,认为“额角小的人天生笨”“女生天生不如男生聪明”等,或者不能冷静地分析和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自怨自艾,也会丧失自信而导致自卑。
矫治方法: 为了矫治自卑性格,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
①正确评价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即不仅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份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
②正确地表现自己。有自卑性格的学生,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哪怕这些事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因为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简而言之,要使学生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来确立自信心,来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
③正确地补偿自己。盲人尤聪,瞽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作用。人的心理也同样具有补偿能力。为了能克服自卑,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积极的心理补偿:一是“勤能补拙”。华罗庚教授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二是扬长补短。生活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事屡见不鲜。我们读达尔文、培根、亚里斯多德等人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优秀品格和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个人的某些缺陷造成的。像拿破仑是因为身体矮小,而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像苏格拉底是因为自惭形秽,而在思想上痛下功夫,结果在哲学领域大放光芒。所以,人们的缺陷并不是不能改变的,关键在于自己愿意不愿意改变。只要我们能下定决心,讲究方法,因势利导,我们就可以把自己调整得很好。教师完全可以利用上述规律,帮助学生杨长避短,以逐步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三、狭隘
基本表现: 狭隘俗称“心眼窄”“小心眼”。这种人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又极易受外界暗示,特别是那些与己有关的暗示,极容易引起内部心理冲突。有狭隘性格的学生感情脆弱,意志薄弱,办事刻板,谨小慎微,有时甚至发展到吝啬、自我封闭的程度。狭隘性格一经形成,就会循环往复地自我折磨,甚至会罹患忧郁症或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
形成原因:造成狭隘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认为后天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心胸狭隘,办事刻板,不肯吃一点亏,则其行为肯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子女的性格;在同学交往中,如果有人不拘小节,随便使用、糟蹋别人的东西,也会从另一角度强化某些人的狭隘性格;抑郁气质的人,在过强的心理创伤刺激下,也容易形成狭隘性格,等等。
矫治方法: 矫治狭隘性格的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① 待人以宽。人作为社会的动物,既然在社会中生活,免不了要与别人发生交往。为了使交往顺利进行,应该懂得人际交往的互酬心理。换言之,不可只想到自己的私利,生怕自己吃亏,甚至还想从交往中捞点好处。须知,在一定程度上,你付出多少,最终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因此,豁达大度,待人以宽是我们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只要不是原则的事,不影响大节,就不必斤斤计较,不要吃一点亏就如骨鳗在喉,患得患失。俗语说:“容别人就是容自己”,这是很有道理的。
②充实知识。人的“心眼”与其知识修养有密切关系,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一个人知识多了,立足点就会提高,眼界也会相应开阔。此时,就会对一些“身外之物”拿得起、放得下,丢得开。当然,满腹经纶、心胸狭隘的人也有,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有害于修养,只能说明我们应当言行一致而已。因此,经常指导学生读一些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对于矫正其狭隘性格,裨益当不在小。
③主动矫正。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改变狭隘,特别是在大家印象较深、较为敏感的问题上作出较高的姿态。比如,如果过去对同学“一毛不拔”的话,那就不妨主动多“拔几根毛”。在这个问题上,矫正哪怕过正一点,也是有好处的。
四、嫉妒
基本表现: 嫉妒是看见别人某些方面(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高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羡慕,也是不甘心自己无条件赶上别人而恼怒的情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相应行为。嫉妒者往往不择手段地采取种种方法打击其嫉妒的对象,因而无论对学习、对工作,还是对集体、对他人都会造成有害的影响。嫉妒对嫉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德国心理学家梅赫德说,大部分嫉妒者都会出现一些心身疾病,如胃病、背痛等。
形成原因: 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研究者指出,从内部原因来说,知识浅薄,眼界狭小,虚荣心强,心胸狭隘者易嫉妒别人。从外部原因来说,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点(例如,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对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以及错误的教育方法(如褒贬不当、亲疏失调等)都可以触发嫉妒心理。
矫治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矫正嫉妒心理,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缩小“我”字。嫉妒归根结底是私有观念的产物,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所致。这种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耻于下人,不把别人的成绩看成是自己的奋斗目标,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因此,要矫治它,关键在于帮助学生驱除私心杂念,拓广心胸,此即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②善于自知。要使学生懂得,不服输,不甘落后,固然是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人限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万事如意”。因此,一个人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不服输是为了使自己进步,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目的也是为了进步。明乎此,对于好胜心过强的人来说,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驱除嫉妒的困扰了。
③将心比心。当嫉妒的阴影笼罩自己心头时,应该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是我处在对方位置上,心中将作何感受?一个错误的念头刚刚萌露时,自己对它的危害往往认识不足。但如果能将心比。心地想一想,从情感上加以体验,我们的心地就会善良起来,许多杂念、邪念、恶念,就会不知不觉地被我们抑制了。④充实生活。培根说,每一个理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嫉妒别人的。确实,对别人的成绩,与其消极嫉妒,妄图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或无视事实,夜郎自大,倒不如唯恐落后,急起直追,通过加倍的努力来缩小彼此间的差距。这样做,就可以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进取了。
五、敌对
基本表现: 敌对是学生遭受挫折引起强烈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抗态度。有敌对倾向的学生,往往把教师、同学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伤害自己,因此极为不满。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报复、破坏。他们经常在班级里做些教师所不高兴的事。搞些恶作剧,有的甚至以对其他同学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形成原因:造成这种性格缺陷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把“摔打出孝子”奉为教育孩子的信条,一贯打骂孩子,使孩子由屈从暴力进而信奉暴力;二是家长、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理解学生的需要,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激化和加强起来;三是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特点,使他们看问题时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表明自己坚强勇敢和不屈不挠,是一种英雄行为,等等。
矫治方法: 矫治学生的敌对心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通情。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这类学生表面上看好像一切都无所谓,但内心深处却是十分痛苦的,因为他们对自己进步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他们急切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因此,对这类学生,教师和家长首先要理解他们的上述需要,真诚地爱护、尊重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怀、帮助他们,以消除对立情绪,并逐步在彼此间形成一种亲切、同情、热爱、信赖的心理气氛。
②理达。在情通的基础上,就应该趁热打铁,对他们进行“理达”工作。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变错误的看法和树立正确的观念。
③行为。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和支持他们的正确行为,以点燃他们的自尊心火种,并在班集体、家庭和周围环境中创造信任和欢迎他们的气氛,这不仅有利于敌对心理的化解与消除,且可使他们的良好行为能坚持下去。
六、暴躁
基本表现: 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暴躁性格的主要表现是易激惹,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就火冒三丈,甚至唇枪舌战,拳脚相加。
形成原因: 暴躁性格的形成与遗传有一定联系,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的人,脾气往往比较暴躁。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个人修养不够,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另外,家庭教育中的某些不正确方式,如打骂、放任、溺爱等,也是造成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
矫治方法: 怎样帮助学生矫治暴躁性格呢?一般说来,要注意帮助他们:
①认清危害。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格要互相尊重。区区小事就大发雷霆,这是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必然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相反还会遭到众人的轻视。而且,发脾气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多半还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即引起别人也发脾气,结果往往闹得不可收拾。明白这一道理后,当你要发脾气时,不妨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发脾气的后果,多想想自己。这样“三思”之后,也许脾气就平息了。
② 学会容人。做人应当有一点“雅量”,即容人之量。要“待人宽,责己严”,不要动辄就指责和怪罪别人。一般说来,发脾气通常是在自己觉得别人做错误事的情况下发生的。对此,我们应认识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过错的原因未必就是动机不端正,它常和水平高低、能力强弱、方法是否得当等有关。再说,你认为别人错了,未必就是别人错了,也许是你自己的认识有偏颇呢!即使当别人犯了非原则性错误,发脾气也决非上策,而心平气和地开导和豁达大度地宽容,往往却能使人自责反省并改正错误,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实。
③ 学会自制。暴躁性格的矫治,需要有坚强的自制力。自制的方法很多,如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可反复默念“不要发火”。又如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可迅速离开现场,去干别的事情,或干脆去找别的人谈谈心,散散步。这样,“气”头过后,再返回现场,发脾气的外部条件已经不复存在,理智也占了上风,就可进行有效的克制了。
七、孤僻
基本表现: 性格孤僻者的主要表现是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这种人还常常表现出神经质的特点,其特征是做作和神经过敏。他总认为别人瞧不起他,所以凡事故意摸不关心,作出一付瞧不起人的样子,使自己显得气势凌人一些,其实内心很虚弱,很怕被别人刺伤,于是就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但一旦别人真的不理他时,他又认为自尊心受了伤害。由于这种人猜疑心极重,办事喜欢独往独来,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不良的结果,使他陷入孤独、寂寞、抑郁之中。长此以往,还容易导致种种心身疾病。
形成原因: 孤僻性格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则可能与幼年创伤经验有关,如在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或家庭管教过于严厉。二则可能是身染疾病,或身有残疾,时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人嘲笑、欺侮。三则可能是由于人际交往中遭到挫折,因而感到心灰意冷,等等。
矫治方法: 为了矫治这类学生的性格缺陷,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做到:
①主动与人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建立。古语说“投桃报李”。人际交往是有互酬性的:你与人家交往,人家也才愿意与你交往。换言之,别人对你的态度是你对别人态度的一种反馈。能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你自己。为此,可以从最简单的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做起。每天都能主动地与同学愉快地聊天。如果你能对这些逐渐习惯起来,说明你已经开始摆脱困扰你的孤僻了。
②多多参加活动。多多参加各种文娱、体育、社交活动,不要老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或束缚在单独活动的小圈子里。这是因为,后者只能使自己“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因而使性格越发孤僻;而前者却可以扩大交往范围,活跃情绪,使我们变得愉快起来。随着活跃和愉快程度的提高,孤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③深交几个朋友。要选择几个良师益友深交下去,并珍重朋友间的友谊。人的心灵原是相通的,完全可以相处得水乳交融。一旦你打开了闭锁的心灵,在感情上与朋友融为一体时,孤僻感就会在这种深厚友谊的暖流中融化了。
④主动关心别人。友谊在于培育,不在于等待;在于不吝奉献,不在于单方索取。有的人对别人的事不闻不问,毫无热情,这种冷漠的态度正是孤僻的孪生兄弟:你对别人冷漠,别人也会对你冷漠。冷漠导致疏远,疏远又导致感情上的距离和裂痕,这样怎么能不感到孤僻?同此,要体贴别人,善于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给予帮助,对于同学、朋友要经常给予注意和关心。友情是在相互的“施”和“爱”中生长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无数善意的手握住。那时,你又焉感孤独?
八、猜疑
基本表现: 猜疑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例如,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背着自己讲话,就疑心人家在说自己坏话;看到老师有时对自己态度冷淡一点,就会怀疑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等等。猜疑心使他们成天到晚提心吊胆地生活,自己也感到痛苦万分。
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猜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有猜疑心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都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真是猜猜疑疑,疑疑猜猜,越猜越疑,越疑越猜。
矫治方法: 为了帮助这类学生矫治猜疑性格,可指导他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①保持头脑冷静。现实生活。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消极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却会觉得事情顺理成章。例如,成语“疑人偷斧”中的那个“亡斧者”便是一例。所以,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是消除猜疑的途径之一。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注意在观察时放弃原先的假定,以防止这一先人为主的假定产生心理定势外,还要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古训,请一些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助分析,以消除一些荒唐可笑的先入之见。
②注意调查研究。有了猜疑心后,要注意加强调查研究。调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欲语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能听见到人说什么就产生怀疑,要以眼见的事实为据。况且,有时眼见也未必是实,这就得花费一定时间和功夫,找出实质性的东西。
③及时开诚布公。猜疑往往是彼此缺乏交流,人为设置心理屏障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误会或别人搬弄口舌的结果。明白此理,我们就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同被疑者进行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交谈。在这个问题上,死要面子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如果你能诚恳相告,对方未必认为这是你对他的不信任,他甚至能从你的一片诚意中,进一步看出你对他的信赖,从而冰释前嫌,越发敬重你。而如果你把疑心紧锁胸中,则只会加深矛盾,恶化相互间的感情。
④坚持待人以宽。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比如,你看到别人背着你讲话就不高兴。换言之,别人的交往方式必须符合你的心意才行,这不有点苛求于人吗?又如,你看到老师有时对你态度冷淡点也不高兴。换言之,你要求老师对你的言谈举止始终充满热情,不能因他本人的心理状态而有所变化,这岂不有点不合清理!可见,许多猜疑正是来自对别人要求过高所致。正因为如此,坚持待人以宽,也是克服猜疑心的一条途径。
九、急躁
基本表现: 急躁性格又称“急性子”。有此种性格的人,对某件事情,一阵兴头上来,马上动手去干。既无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有时某项工作才开了个头,就急于见成效,特别是当工作遇到困难时,更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来个“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问题解决。
不良后果: 急躁性格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会使人心神不宁,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它会打乱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并常常会造成“忙中生乱、殃及他人”、“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和“欲速不达”等不良结果;急躁的人容易发怒,因而既影响了人际关系,又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据研究,此类性格最易导致冠心病、高血压等症。
矫治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克服急躁性格,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学会遇事冷静。急躁与冷静是相对立的。一个人愈冷静,急躁情绪便愈不易产生。因此,培养冷静和镇定的态度,对于帮助我们矫治急躁性格便有重要意义。遇事冷静,就是在采取行动之前要耐心地做好事前准备,心情平静地进入活动之中。为了能做到这一点,在行动之前,可自我提出一些问题,如“对这项工作,我已经有把握了吗?”“准备工作周密了吗?”“这项工作将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已经有了恰当的对策了吗?”等等。这样多提几个问题,多泼几瓢冷水,有助于使自己因急躁而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
②培养行为习惯。急躁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工作、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步形成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因此,要想矫治这种性格袂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枉。为此,一要做到逐步培养行为的计划性,事无巨细,事前总要准备充分,计划周到;二要做到讲究工作的条理性,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三要使生活充满节奏感。严格的生活制度和生活秩序,对于帮助我们形成生活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培养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行为习惯,从而克服急性子毛病,当不无稗益。
③讲究具体方法。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采取一些措施,把自己的急性子“磨慢”。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和临摹画,解乱绳结,下棋,旋转魔方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劲。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弛适度,争取每天都有文体活动的时间,不要整天忙忙碌碌,紧张不已。这种精神活动的调节和松弛,对于磨平急性子也大有好处。此外,还可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急躁情绪。例如当意识到自己急躁毛病发作时,可自我暗示自己“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的’等。实践表明,只要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放松,急性子就会逐步地“慢”下来。
十、抑郁
基本表现: 抑郁表现为鲜言寡语,孤独沉默,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对一切事物都缺乏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一点细小的过失或缺点也会带来无尽的澳海,遇事总往坏处去想,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人和被遗弃的人。这种人看上去精神萎靡,表情冷漠,他们自己也常诉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和睡眠不佳。严重者甚至会萌发轻生念头。形成原因 造成抑郁性格的原因颇多,例如,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和虐待,在学校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严重挫伤了自尊心;或是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样,自幼在不健全家庭中长大,形成了过于敏感、多愁善感等性格,长大后再遇不测,则此种性格缺陷就会愈演愈烈;生活过于单调,思想闭塞,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情绪长期受到压抑;也可能是由于家庭中发生了重大不幸,学习又力不从心,心理负担过重,等等。
矫治方法: 为了帮助这类学生矫治抑郁,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
①学会达观。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的。所谓达观,就是要懂得社会与人生变化的辩证关系。须知:万事如意只是一种良好的祝愿,实际上,万事都按自己主观愿望发展是不可能的。古语说:“人之逆境十之八九”。有如意之事必然有不如意之事。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不如意之事未必就是坏事。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也不必泄气。因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必把一时的困难看成永久的困难,把局部困难看成是整体的困难。对于困难来说,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山穷水尽”就一定会转为“柳暗花明”。总之,许多事情只要能用乐观主义精神、用发展的观点来想一想,抑郁忧愁就会烟消云散了。
②加强交往。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要尽量安排、吸收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增加与同学友好往来的机会。要鼓励他们敢于向同学倾吐自己的抑郁。同学的劝说也许并不能起什么实质性作用,但他们的真诚关怀和同情将能使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③心理防御。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某些心理防御机制,也有助于消除抑郁。例如,可采取“合理化”机制,即寻找此起忧愁、郁闷的事情发生的“合理”原因,以弥补心理上的创伤;也可采用渲泄法:躲进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放声自言自语,或提笔写信给远方的亲友,把忧愁郁闷甩到空气里,洒在信纸上,记到日记里。尽管在旁人看来,你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有点像精神病患者,或是你写出了一叠叠不知寄往何方何人的信和日记,但你经过这场自我渲泄后肯定会感到如释重负,轻松了许多。
④个别工作。教师和家长对这类学生的学习、生活要多给予关怀、帮助和开导,要注意对他们要特别热情、诚恳和多加鼓励。实践证明,一些在别人身上似乎不值得表扬的事,对他们都可能产生较大的鼓舞力量。因此,要善于以此为契机来帮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恢复对人的信任,解除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