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摘 要:这是一例心境和品行混合为主的适应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以偏激性行为出现,寻求自我保护经历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并因此导致人际关系不良,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障碍。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咨询过程,综合考虑求助者特点,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用重点采用行为疗法给与咨询帮助。经5次咨询,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一、一般资料
军军,男,8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独子。身高大约1.3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母亲均为公司职员,在外地工作。家庭基本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案背景材料
该生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奶奶对他对孩子过于宠爱,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家里买的玩具玩不了几天就弄坏了,有时孩子发脾气,新买的玩具拿起来就摔,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因父亲不在他身边,怕他受人欺负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一旦和同学发生口角,他就用“暴力”的方式解决,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而且前一周的某节数学课下课后,老师的教具被别的同学扔在地上,老师进教室后却认为是他扔的,批评了他,他感到很委屈,也没告诉家人,还是奶奶听别的同学说的。
心理测验结果:
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验结果:总分57分,超过分界值38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48分 P:71分 N:62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父母主诉:孩子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课外活动中不大合群,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吐同学口水。在家里则表现得任性,冲动,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东西,遇到想办的事情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做作业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边做边玩。不会做的作业,也不问老师或家人,由于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可能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低落,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2、诊断与鉴别诊断: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产生的特殊背景、持续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身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史以用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
3、判定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适应障碍范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偏激行为与交往不良倾向
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3)、学习适应性不良
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怕受人欺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以攻击性行为出现,寻求自我保护。而他打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就军军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另外,军军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该生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p#分页标题#e#。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阳性强化法、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急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且根据其特定的年龄特点,都比较适于采用上述的咨询方法。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个小时
咨询收费:不收费
心理测验收费: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2009年7月23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
4、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父母做CBCL;儿童EPQ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同时向其母亲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目标;
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其母亲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母亲和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布置咨询作业:
(1)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2)、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3)再现打人事件,当时是怎么想的,想怎么做,感觉如何。让孩子发泄;父母再顺势引导。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分析这些学生身上有哪些良好的品质。
第二次 2009年7月30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
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反馈作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后主动向被打的孩子道歉,孩子很不好意思,对他比以前热情多了,其他同学也渐渐靠近他;
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p#分页标题#e#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受欢迎”的原因,促进自我觉知;
3、 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
(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3)、制定反馈表,记录自己友好行为引起对方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
第三次2009年8月7日
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2、提高自控力;
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遭到一名同学的嘲笑后,他也没生气;父母说孩子10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的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老师及家人;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布置咨询作业:找数学老师、及曾与自己起冲突的至少两个学生的的3个优点;执行“代币法”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获得一种成功感,如:玩喜欢的电脑游戏、去游乐场一次、给小面额的零用钱。
第四次 2009年8月14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
3、增强自信心。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上。
4、布置咨询作业:
(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并尝试对别人微笑、说好话;
(3)、继续用“代币”激励。
第五次 2009年8月21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巩固与家人、老师、同学的关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求助者:感觉同学们开始喜欢我了、我不再那么讨厌老师了、老师、家人经常鼓励我、遇到不顺心的事发脾气也没有用……
奶奶:孩子回家后愿意说话了、经常谈起学校里发生的事、回家后能自觉做作业,到目前为止再没有发生过打人的事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不良情绪及偏激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对未来也更有自信了。整个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符合咨询工作要求。
(恒慧学校校长:杨 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