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之我见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自闭症的孩子分为“高功能”和“低功能”两种,高功能的孩子往往人们都会投以羡慕的眼光,那些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平时也都会遵守日常生活规律,可是,在结构化的学校环境里他们的社交缺陷就看不出来了,往往也容易被忽略,致使孩子的社交能力得不到培养,只能越来越差。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不同于一般的孤独症儿童。绝大多数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甚至超出常人,具有极强的数字记忆能力、美术、音乐等特殊能力。而且,也有些高功能孤独症儿童会接近其他孩子,并试图建立起友谊,但他们的能力因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如不能把自己的感情投向其他孩子,不理解对方的感情反应和需要,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非语言性表达如点头、微笑、瞪眼等,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与人交往的愿望,往往通过搂抱、拉扯等动作来表示,反而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排斥,结果还是遭到孤立。因此他们对人、对周围环境却不感兴趣,甚至是拒绝认识。最终结果只会导致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很弱。那么怎样培养高能能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呢?下面通过这几年在康达教学的成功案例讲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1. 培养交友的兴趣,创造友爱互助的集体氛围
高功能的自闭症孩子不同于一般的自闭症儿童(上面已经提到过),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所以在学校里,老师就要训练他们对指导老师感兴趣,对同伴感兴趣,对参加集体活动感兴趣。孩子在这里会对秩序、规则、道德等建立起初步的认识,老师的态度会对其他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智商正常或处于边缘智商,且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或认知潜力,因此,具有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的前提条件。
在这种前提下,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都来关心帮助孤独症儿童,主动和孤独症儿童一起玩,这会起到两方面的效果: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和大家在一起会产生愉快的体验,有助于摆脱沉溺于自我世界的倾向。
2.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加以宽容和引导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上所表现的行为差失,常是源于他们大多不会解读别人的反应,更不会做出恰当的反应。如有些孤独症儿童在老师讲话或上课是常常会下座位、拉扯或拍打其他小朋友、尖叫等,对于这些行为,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其宽容一些,不要立即采取严厉批评。但是并不意味着任其差失行为发展下去,应该想办法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帮助他纠正。如果他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可以教他走到伙伴面前打招呼;对于上课是爱下座位的孤独症儿童,老师可以安排他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发现他开小差或想下座位时及时制止他。
3.社交故事情景游戏扮演
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沟通过程中,难以从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信息中抽取恰当的资料,也不善于发掘背后隐藏的意思,因而出现种种的社交沟通障碍,面对不同程度的困难。
而社交故事情景教学法,既能让儿童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当中的意思,也可以在有需要时随时翻阅资料。社交故事从五个部分---人际关系、学校、家庭、照顾自己和外出一方面将复杂的社交沟通过程简单化,促进儿童对社交处境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社交沟通技巧,减低与人交往时的困扰。另一方面,社交故事针对孤独症儿童学习上的特性和困难而加以调节和配合,提高儿童对日常社会交往处境的理解,引导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态度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