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康复 > 情绪与行为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处理方法

作者:玲子 更新时间:2013-04-14 点击数: 百度一下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症状包括:视、听等感知觉异常,智力低下,性格孤僻,情绪不稳,认知缺陷等问题。早期教育诊断和功能训练的介入,对于减轻患儿症状,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存在语言沟通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缺陷,自闭症儿童较其他儿童更易出现问题行为。自闭症儿童在家庭和社区中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对家庭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增加了父母的养育压力。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弱(目光接触、社交规则、主动发起交流);沟通能力弱(不正确的沟通方式);游戏能力弱;自我帮助能力弱;泛化能力弱;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干扰性行为(发脾气、尖叫、自伤、攻击)……

  行为过多与不足

  过多:任何行为出现的频率都超出我们所认为的,刻板、多动、自伤、自我刺激、攻击、哭闹、注意力分散等。

  不足:任何行为出现的频率都低于我们所认为的,社交、沟通、游戏技能、自理、睡眠、泛化等。

  改变问题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都建立良好的行为,减少不期望的过度行为,并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从而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自闭症儿童在结构严谨的环境中学习

  1.遵循行为改变的根本原则

  塑造适应性行为与减少或消除问题行为并举,而且以行为塑造为主题,即教育者不要只将注意力放在纠正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上,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建立起正确行为的能力和愿望。

  2.适应性行为不断增强。

  3.问题行为不断减少。

  正向计划支持:

  消除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根本在于建立他们的适应性行为,为此我们要在生活中习惯于设计一个个持续性的教学来提升孩子行为不足之处,从而减少问题行为。

  举例:如果一个不会阅读的孩子,被叫到教室前面阅读,然后出现打头行为,在处理此行为时,我们首先要增强他的阅读能力.借此方法可以消除打头行为的原因从而消除打头行为。

  一:建立有效预防机制

  变更教育方式(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结构化(程序表,环境安排,个人工作系统);增加选择的机会(图片);训练一致性;调整工作量;代币冶疗;劳作(减少问题行为,为将来职业训练打下基础);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

  自闭症儿童缺乏运动与问题行为之间有相关的联系,具有一定刺激程度的运动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行为训练方法(ABA):

  提升自闭症儿童不足行为的基础训练方法,训练者必须要熟练掌握

  ABA可以做很多事情

  学习技能的训练(如安坐,注决力的控制,干扰性行为的减少),模仿能力(非语言和语言),配对能力的学习,跟从能力,绘画,游戏,理解和表达能力,社会交往及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等.

  促进儿童核心障碍的发展

  1.提升儿童工具性社交的能力,社交故事和情景教学

  2.提升儿童的自主动交往能力,RDI,DIR,游戏疗法,自主交往训练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与功能

  生理性正强化:许多自闭症孩子有着对感觉信息的特殊需要,而他们往往借助一些古怪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特殊需要。如躯体动作:摇摆,拍手,旋转,凝视物件,注视移过视线的物体等;使用物体进行感官刺激:拍打纸张/树叶,指尖绕线,旋转物体,转车轮,筛沙子,拍打水,摩擦物件;仪式化行为和强迫行为:排列物件,握持物件,穿同样的衣服,走同样的路线,不让移动物件,关门关灯等.

  生理性负强化:自闭症儿童由于患某种疾病或有着内在的痛苦而没有得到恰当地诊断和冶疗,从而导致患者诉诸于各种行为问题来减少痛苦.如摩擦自己的身体,撞头,打头,咬指甲,咬手,白天或晚上高声尖叫或大哭等.

  社会化正强化:有些自闭症儿童通过自己的经验知道,只要他们表现出问题行为,他们就可以得到周围人的关注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往往表面出一些问题行为,而这正是社会正强化的一种表现.

  如:孩子常常会以发脾气,哭闹,摔东西,自伤来要求妈始注意他,妈妈此时往往会放下手里的事情马上过来安抚他.

  社会化负强化:自闭症儿童通过自己的经验知道,如果他们不喜欢某种环境或做某件事情,只要他们表现出极端的问题行为,就要达到脱离这一环境或逃避该做的事情。如果这些问题行为确实停止他人的要求和逃离环境,那么下次在相同的环境下会出现更多的这样行为。

  如:当妈妈要求孩子在家做个人工作时,孩子边出现哭闹甚至自伤行为,妈妈便让孩子停止手里的工作,让他出去玩。

  矫正以生理性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自我刺激行为对儿童的影响:1.非常影响注意力;2.对儿童本身有很强的强化作用;3.儿童看起来古怪,易遭到岐视.

  自我刺激的行为处理方法(及时进行必要的处理):1.完全忽略(完全忽略,暂停强化都是错误的); 2.强化; 3.制止行为:立即制止行为,可减少甚至消除该行为所得的快感,越快制止,孩子自我奖励时间就越短(采用最不直接的方法进行制止);4.降低自我刺激的强化价值:第一,在儿童行为恰当或没有自我刺激时让其进行有限的自我刺激,一是发展了替代行为,二是改变了自我刺激行为性质,由自己控制变为他人控制。第二,创造条件让孩子选择不进行自我刺激如:再喜欢的物件和自我刺激行为之间做出选择,如在喜欢的食物和刺激行为做出选择;5.刺激控制。

  创设不会引起自我刺激行为的环境,把自我刺激行为控制在适当的范围里,并减少出现的次数.

  二:积极处理方法

  处理自我刺激行为最重要的是教授适当的替代行为,扩展儿童的兴趣,养成学习的常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儿童各方面的能力。

  矫正以生理性负强化功能的问题行为,首要原则是与医生合作尽可能消除病灶。

  矫正以社会性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通过大量的观察记录,我们得出结论,许多这样的孩子的问题行为的目的,在于用以得到他们周围的人们的关注或得其所想之物.自闭症孩子和一般孩子一样都想着得到他人的关注,这并不是问题,关键是他们用以得到的关注的方法是不对的。

  1.增加适当行为的关注,家长可采用忽视方法,不要给于过多关注。

  2.停止对问题行为的关注,停止对问题行为的社会性奖励,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孩子停止问题行为,夸奖他继续教学活动.家长一定要坚持,数次之后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会得到控制。

  3.训练孩子掌握使用功能性交流的技能使用。

  处理以社会性正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时候家长要注意:

  1.当孩子表现不错的时候,家长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关注和与孩子的交往。

  2.当孩子在使用行为问题如发脾气来引起他人关注时,家长去批评孩子或试图和孩子讲道理。孩子情绪状况下不可能注意你说的道理,相反你的批评说教可能满足了孩子对关注的需要,将来仍会使用。

  3.家长在使用以上方法后,发现孩子行为反弹如脾气更大了,家长马上让步,去安抚或满足孩子的需求,埋下了问题行为再次发生的种子.

  矫正以社会性负强化为功能的问题行为:

  具体方法包括由易到难教孩子,对孩子进行合作训练,区别性奖励不同行为。

加入收藏
Tag: 行为问题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 孤独症
上一篇:辨别自闭儿的挑衅行为与困难行为
下一篇:运用小游戏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及时巩固自闭症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 谈谈儿童多动症及治疗方法
  •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
  • 解决不良行为的方法——早晨问题(一)
  • 各种感觉刺激训练活动
  • 问题行为的功能
  • 自闭症孩子的情绪问题疏胜过堵
  • 如何训练孤独症儿童克服自我为中心
  • 解决不良行为的方法——毁坏东西
  • 孤独症儿童行为之相应的小方法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