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发音障碍训练小常识
发声障碍又叫嗓音障碍(voice disorder),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声异常,其病变原因多种多样,一般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器质性发声障碍和功能性发声障碍。器质性发声障碍主要指各种疾病、外伤或先天发育原因导致的声带和与声带相关的肌肉组织出现形态和组织病理结构的改变,导致了发声障碍,常见的有声带小结、喉返神经损伤、声带肿瘤术后等。器质性发声障碍一部分经过临床的治疗可以得到改善或治愈,但也有很大部分无法治愈,遗留下发声不可逆的永久损伤。
功能性发声障碍主要是由于声带和声道的任何部分在发声活动中应用不当或过度应用所致,开始时并没有声带的器质性改变,但如果这种不良的发声行为不能得到即时纠正,将引起声带的形态和振动的变化,形成声带的器质性病变如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
1.音量异常的训练 常见的音量异常有音量过弱、音量过强和单一音量。发声过弱的训练可以要求患者先进行屏气、咳嗽等提高音门下压力的训练,进行呼吸力量的训练如吹气等,然后进行元音的发音训练,提高音量;音量过强的训练可以先使患者进行放松,减少喉部呼气流强度,软起声,无声化,训练耳语发声,减低音量;单一音量的训练可以使患者先进行喉部气流的变化训练如吹气球、吹口琴等等,使患者有参照的进行小声到大声的转换。
2.音调异常的训练 主要针对音调单一和音调变化障碍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有叹气样发声训练、四声音调的辨别和发声训练,音调的变化训练可以进行哼唱训练,即利用一段歌曲曲调,由患者参照音调的变化进行哼唱。在音调的联系过程中注意患者发声的连贯性以及喉部的放松。从单音的音调变化渐渐过渡到词和句子的音调变化。
3.痉挛性发声的训练 针对性的训练有放松训练、软起声训练。有效的放松可以采用深呼吸以及咀嚼活动引导完成,软起声的常见训练内容有叹息样发声、慢吸气起声和耳语声等方式,自发叹气时的出声是一种非常自然地软起声要求患者以放松呼吸的方式发声,在呼气后发声,发声时注意声门区的气流通过不能断断续续,可以先从发“h”音开始。必要时可采用局部进行肉毒素的注射治疗、嗓音外科治疗和喉返神经切断术等。
4.音质异常的训练 主要针对共鸣异常的训练,包括纠正鼻漏气的训练、纠正鼻音化的训练等。纠正鼻漏气的训练可以采用引导气流法,如吹的训练、屏气的训练、鼓腮的训练等;纠正鼻音化的训练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可以使患者通过发舌根音送气和非送气化来交替运动软腭,连续发“ka、ka、ka”及发“ka、ga、ka、ga”的音;被动训练可以进行抬举软腭发音法和捏鼻发音法等。
此外,对于急性声带炎症引起的发声障碍,可采用:①休声和禁声,使声带得以充分休息;②针对声道的炎症进行抗感染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③局部采用雾化误吸治疗,选择皮质类固醇如地塞米松进行雾化吸入,促进声带炎症和肿胀的消退;也可以口含片减轻喉部疲劳感以及局部抗炎;④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减轻对声带 损伤。慢性炎症的治疗,可采用:①适当的休声;②中医中药的治疗,如口服黄氏响声丸、清音丸、润喉汤等药物;③局部进行理疗;④适当进行发声训练;⑤对于声带慢性水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