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细节中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发展
导读:目前我国孤独症儿童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这个群体来说,“孤独”两个字不是浪漫和扮酷,而是现实与沉重的:它意味着与日常生活脱节,与人际交往阻隔,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生存的困境。这些孤独的孩子,渴望走出孤独,盼望摆脱被动的自闭。
生活细节中培养能力
孤独症儿童往往在语言交流,社会交往,情绪表达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发展障碍,针对这些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状况。
一、首先教导其学习社交技巧。父母可以结合课上内容,给孩子讲儿童之间友爱相处的图片故事,给他看有关儿童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友爱的动画片。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观察后,转入到现场模仿阶段,让他实际看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现实情境。如大同学照顾小同学;同学一起劳动,打扫教室;老师和同学相互问好的情境等。然后让他逐步参与到各种社交活动中。如老师和孩子的互动,玩结构性游戏,(丢手绢、打电话等);或在休闲时间开展打球、参观花展、接触小动物、拾捡垃圾这些活动。使孩子从游戏、活动中学习社交的技巧,充分发展其自我肯定的行为。
二、训练组织能力。可以采用分解训练的方法,如训练收拾饭盒。先让他倒掉吃剩的饭菜;然后用清水冲洗饭盒、饭勺;冲洗干净后放好饭勺,最后盖上饭盒盖;这些环节不是一下完成的,而是当每一步都能独立完成后才继续下一步骤的。期间要多多叮嘱,多观察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表扬做的好的地方。避免孩子达不到过高要求,产生挫折感。这种小步子训练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可直接助长良好行为的发展。
三、压力的缓解和转移。当他受到刺激而无法控制时,父母或者老师可以用疏解压力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帮他摆脱现状。当他大叫时,如果老师批评他,他会叫的更厉害,有时不断重复某个话题或问题,通常话题内容与他承受的压力并无直接的关系。这时老师可以立即转移话题,谈他喜欢的事物,如天线宝宝、英语单词、古诗儿歌。此时他会一边啜泣一边应答,慢慢的等他情绪平静下来,再和他谈刚才的问题。告诉他不能大声喊叫,不能乱摔东西,这些行为是不受同学和老师喜欢的。和他谈话时也尽量把事情陈述清楚,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简单问句。减少和避免其情绪上的失控,也可以达到抽离焦虑的效果。
另外,对待自闭儿童,老师和父母之间也应保持沟通,共同建立孩子的教育模式。老师与家长们持续性的处理方式及对孩子的期望,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自闭儿童的特点和程度不尽相同,只有抓住其特点,有顺序、有方法的进行训练和培养,他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让自闭儿童也能回归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