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教学在学前特教机构之应用
所谓的角落,亦称学习区,是指一个有规划且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幼儿能构在这里,依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阶段,有效的且有系统的完成某种学习活动,或达成某一学习目标。
在每个学习角落里均需放置充份的教具、玩具或事物,让幼儿自由观察、取用和学习。角落的设置均有其主要提供的学习经验与目标,其教材或配合主题的活动,均是以幼儿的生活为出发,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一般角落的布置主要包括:娃娃角、益智角、美劳角、积木角、语文角、科学角、音乐角、图书角等。可依不同的主题活动开发各个角落。
角落的规划,若重在明晰性和次序性,因为教室是会说话的,幼儿生活的环境里所呈现的一切事物,甚至连空间安排,都传达给幼儿某些讯息,所以当每一为幼儿进入关划好的环境中时,就应能很清楚地了解到:
1.当他想做什么的时候,就知当去哪里得到需求满足。
2.他可以尽情发挥,但同时也明白:在这里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
3.轮流等待、相互尊重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
4.分享经验、互通有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在讨论角落教学和学前特殊教育机构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和普通教育相对而言。特殊儿童是指那些需要由学校教育当局提供特别的教育计划和相关服务,才能够满足其独特需求并发挥其潜能的儿童。他们往往是下列某一方面或许多方面明显的和一般儿童有所不同,包括智力方面、视觉方面、听觉方面、语言方面、肢体方面、情绪方面、性格及学习方面。
特殊教育即是以各类特殊儿童为对象的一种教育措施,目前是在因应各类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特性,满足他们的独特需要,充分启发他们的潜能,以实现全民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因此特殊教育的对象,并不一定就是能力较低或身心有障碍,资赋优异或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施予特殊教育。但如果没有个别化的教育方案,也不能算是特殊教育。
而在台湾,我们所通称的特教机构,都是以服务身心发展有障碍的人为主。所谓的学前特教教构,即是针对0-6岁在发展上有障碍的幼儿为教育对象的机构。由于这些孩子无法经由普通的环境刺激而进步,教师必须设计教学的情境,提供个别化或密集式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孩子的发展,并为特殊孩子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学前特殊教育以功能性课程为主,采统整性教学并重视情境的统整。
台北市心爱儿童发展中心,即是一所学前特殊教育机构,成利七年多以来,即不断地寻求突破、成长,期使所服务的对象,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在接触到一般幼儿园采用的角落教学后,即被那种模式和功能所吸引,希望能引进机构中使用。因为:
1.智能不足儿童的学习效率较为迟缓,不易撷取抽象的概念。因此除了要采个别化的教学外,更要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面对学习的刺激,学生有意的反应愈多,表示学习动 机愈强,学习成效也愈好。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3-6岁的幼儿正处于「运思前期」,必须藉由身体的直接操作和知觉经验来了解事务或解决问题。而学前特殊儿童的心智能力,多处于「感觉动作期」和 「运思前期」阶段。
3.角落教学是达成个别化的方式之一。因应学生的成长需求个别差异性,不断提供新的材料,以引发幼儿学习,重视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持续性、连贯性,达到个别化学习的效果。
目前台北市心爱儿童发展中心,根据场地和学生的需求,提供七个角落:娃娃角、积木角、美劳角、图书角、音乐角、计算机角、触觉角,在不同角落有不同功能,以符合中心内孩子的发展需求。
学习角落的功能多样且良善,但不可讳言的是,台北市心爱儿童发展中心,在日托班实施角落教学之初,也遭遇了一些困难,不仅学生的主动性不足,需花费颇多时间引导带领;受限于场地使用的问题,一些设备无法摆设;角落的区隔太过开放,学生易受干扰,且会随意走动;功疼太单纯或者太复杂的玩具、课程内容、布置,较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或维持较久的注意力;尤其是不配合单元来布置、设计内容,较无法找到主题,易受限于角落的教材;教师缺乏角落教学经验,容易影响学习结果;角落时间不够(30分钟),较不易完成一件作品及收拾工作。
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之中,遭遇到某些挫折,但对老师而言,何尝不是一学习呢!将角落时间延长至40分钟,将过多或与主题无关的物品收纳不陈列出来、老师的角色改变(由主导渐变为示范、引导、观察),在寻求突破及改善的历程里,角落也由三个增为七个,孩子机教师们均获益良多。
而在两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角落教学确实有它不可思议的功能存在,不仅可使教学方式有多样变化,并能弥补团体和小组教学的不足,使达到课程种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学活泼化。
尤其是部份时间采混龄和混班的学习方式,不仅更近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型态,更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减舍学习挫败、增进学习效果以及助长同侪教学的效果。此外,幼儿的学习不仅接触了自己原班的教师,同时也接受角落老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须动手以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