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孤独症儿童的训练
一)情境激发,及时强化。
由于孤独症儿童呈现明显的言语理解和语言表达障碍,因此,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需要创设各种情境,增强其语言理解能力,激发其语言表达兴趣。例如,于XX是一个7岁男孩,具有一定仿说能力,但较机械,言语理解能力较差,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他进行语言训练时,教师就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和捕捉。他想喝水时,教师举着他的水杯,教他说:“我要喝水。”放学时,教师挡在学校门口,教他说:“我要回家。”开始,要依赖教师的口头提示,后来,逐渐减少提示的程度和次数。两周后,当相同情境再次呈现时,他能自然表达自己“喝水”或“回家”的需求。这时,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并奖励其爱吃的食品,作为增强物,进行强化。
二)感统训练,同伴带动。
孤独症儿童因感知觉统合失调而造成语言功能发展停滞,部分孤独症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说话时,声音往往从鼻子发出,被称为“气声”。对于这些孩子,一方面要加强感知觉统合训练,尤其是触觉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发声方法的教学引导,发挥同伴的带动作用,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腹式发声法。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更需要在亲情的氛围中,以游戏互动的方式介入。同时,借助多种方法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状况,为从本质上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