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孤独症儿童第一步:从语言开始
北京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的会刊《沟通-共享》,本期(2008-2)刊登了2007年北京孤独症国际论坛暨研究孤独症儿童进展讨论会资料汇编(二)。
其中蔡逸周教授的讲话稿很好,很有意思。他是美国精神科医生,也是个大龄孤独症孩子的父亲。
文章是会场记录稿:《孤独症儿童及成人预后情况的相关研究(一)》,近万字。我只摘录文中个别有意思的地方,文字大意。
文中他也不看好ABA,但是并不是简单地说它蒙人,而是引用一些报告数据来质疑,比如对Lovaas的一些报告数据质疑,说当年那些半数已经康复的孩子,你Lovaas现如今应该现在拿出来给我们秀一秀啊,但是从来没有。
同样,他还评论质疑了多篇研究报告,评论了包括针灸磁疗氧疗基因治疗等等,说111种号称有效的方法。他给结论,没有什么能确实说明治愈的令人信服的疗法。
在此,他说,他就退休了,故其言也善。这些话,老家长怪他早10年说就好了,新家长怪他断了自己的希望。他说他只要大家有个心理准备,面对不愿看到结果。
所以他不喜欢谈治疗,喜欢谈挖掘孩子的能力,孩子不是随时都不正常的,要看到半杯水里是有水的,客观上可以乐观面对的。
我看了以上资料,有所感悟。自闭症儿童有严重的语言障碍,让孩子开口说话是治疗的第一步。这种儿童的智力并不低下,他也有思想,只是自己的思想收到眼晕的障碍,喜欢用行动来表示。于是我们研究者要想法和他交流,让他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我在发铅笔时,故意没给几个小朋友,其中包括高芳芳在内。这几个孩子马上教到:“老师,我没有铅笔。”“没有铅笔的同学到前面来”。他们很快拿到了铅笔。只有高芳芳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头低着,一言不发。“没有铅笔的同学到前面来”。我又重复了一遍。她默默的走到我跟前,一声不吭。“是不是要铅笔?”她点点头。我想让她开口说话。我用儿童的声音说:“这是什麽呀?”“铅笔!”来告诉王老师,她没反应。再来,我拉着她的小手,“王老师最喜欢听你说话啦,来告诉王老师,你要什麽呀?”她笑了一下,没回答。继续来,我把她拉到身边,给她整理整理衣服,摸摸她的脸颊,终于,她开口了“铅笔”。说完马上跑了。“乌鸦的肉终于骗到手了”。狡猾的我开心的表扬了她。我坚信:说一个字,就会有一个词,更会有一句话,接着会出现奇迹。在我不断努力下,高芳芳同学开始了她的词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