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如何练习脚踏车与社会融合
一、自闭症儿童如何练习脚踏车
一、 学生基本资料
姓名:小雨
性别:男
年龄:3岁8个月
障碍类型:语言障碍
二、 现阶段的行为观察与分析
1、语言方面:没有语言
2、理解能力:能听懂简单的一步指令
3、运动能力较差。
三、感统目标:主动骑脚踏车
要求:主动骑1~2趟。
脚踏车训练是自闭症孩子前期训练的一个很好的项目,孩子学会了骑脚踏车之后,会让孩子初步建立起自信和成功感。随之可以提高孩子的配合意识,听指令意识。骑脚踏车时需要左右侧肢体的协调配合,在骑得过程中引发的平衡反应非常丰富。肌肉关节间的活动有助本体固有感觉,身体形象的建立。增强孩子的身体协调性,提高孩子的腿部力量以及学会如何运用腿部力量。
孩子在训练这个项目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1、孩子哭闹不愿意上去;2、孩子站上面不会用力。
解决策略:
1、针对第一个问题,家长可以把孩子喜欢的物品放在脚踏车的前面吸引孩子,让孩子上去拿,每次都让孩子拿到。等到孩子愿意上去拿时,家长就及时的扶住脚踏车的扶手,往前推,孩子一旦不愿意就停止。这样反复的练习多次之后,孩子感觉到对他不会有伤害了,就会愿意骑的。
2、针对第二个问题,家长就可以按照我上面说的方法练习,让孩子站到脚踏车上,双手扶住脚踏车的扶手。家长双手扶住孩子的双肩,用力使孩子的身体做左右摆动,这样孩子就会初步的掌握用力的技巧。反复强化练习,孩子就能够很快的学会用力。
目前孩子已经能独立骑脚踏了,情绪各方面都比较稳定,而且有一定的自信心。
二、社会融合教育
第一,“社会融合教育”有着特指的康复教育对象。
港台地区所说的“融合教育”,泛指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例如聋、哑、盲、肢体残疾、智力落后等。
而“社会融合教育”是专指自闭症儿童(包括类似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它的教育理念、康复目标、教育训练内容、教育训练方法、教育训练形式,都是围绕自闭症儿童这一具有社会性发展障碍的特殊群体的康复需要而创设的。
第二,“社会融合教育”有着特殊的康复目标。
“让会融合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家庭融合、社区融合、幼儿园融合、学校融合的教育训练过程,重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成为具有社会性的人,最终能够实现自闭症孩子与社会的融合。以其他功能康复为目标的训练,不适用“社会融合教育”。
第三,“社会融合教育”包含更广泛的融合场合。
自闭症的“社会融合教育”与原来的融合教育概念不同,它不仅仅是幼儿园、学校中的随班就读,它还包括了自闭症儿童在家庭生活中的融合教育,在社区活动中的融合教育。“社会融合教育”涉及与孩子生活有关的众多的社会生活领域,涉及各种社会活动,涉及各种社会关系的人群。
例如,自闭症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与父母家人之间,与家庭生活的规则之间,同样会表现出排斥与干扰;在社区活动中,他们也同样会表现出与公共规则的格格不入,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理解障碍和行为控制障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正常人群存在,自闭症儿童都会表现出与他人的不相融关系。
本文来自儿童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