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课程设计(3)
(2)课程编排举例:尽管没有、也不应有一个统一的课程供孤独症儿童群体选择,但对于接受班级授课制教育的儿童,也要有一个推荐性的群体活动内容和方式。下面就以一个早期康复机构的课程为例,介绍一下比较通行的做法。
此课程对象为3-6岁学期孤独症训练班,发展导向,分科课程设计。课表安排如下:
8:30-8:50集体早点名(音乐游戏)
8:50-9:00自由活动
9:00-9:30语言沟通课(集体课的同时都有个训)
9:30-9:40放松、休息
9:40-10:20集体游戏
10:20-10:40水果、点心课
10:40-10:50放松、休息
10:50-11:20认知与桌上作业
11:20-13:50午饭、午间休息或放松活动
13:50-14:00预备整理
14:00-15:00大运动(周一、三有半小时劳动)
15:00-15:20水果、点心课
15:20-15:50周一、二、四上语言;周三、五上认知
15:50-16:00放松、休息
16:00-16:30音乐游戏
16:30-晚点名、放学
本学期主要课程包括点名课、大运动课、语言沟通课、认知与桌上作业课、音乐游戏等,具体内容如下: 点名课主要是调整进入学习状态,舒缓情绪,帮助建立沟通意识。大运动课主要为了发展身体机能、协调性,放松情绪。有关的内容包括:爬行、蹲起、翻滚、快慢走跑、负重走、走之字和八字或S形、走平衡木、平衡台、用手走路、上下楼;荡秋千、俯冲下滑滑梯或滑板、大龙球上运动、爬高或双杠;跳蹦床或跳绳;拍皮球或传接球等球类活动;骑小自行车;动作体操等。具体项目要依儿童情况选取。语言沟通课主要是培养沟通意识、发展口语沟通技能、培养正确沟通的态度等,在口语交际前做口部专项运动训练,除了语言训练操外,吹泡泡、吹蜡烛、吹毛毛、吹飘带、用吸管喝水、伸舌舔口边的糖汁等活动也穿插其中。结合实物和实际活动学习词汇发音和对话是重点内容。
认知与桌上作业课主要是发展颜色、认识、大小、长短等数前概念、初步建立数概念,部分儿童可以认识钟表、钱币;桌上作业包括穿珠拼插类,橡皮泥或面团的按揉活动,空中抓握游戏,按线撕纸解绳折纸游戏,搭积木,手指夹豆、拣豆,拧开瓶盖,拧毛巾等游戏;与感知有关的发展视听触觉的运动,如视觉搜索与追踪练习,听觉方向辨别练习,触觉辨认形状大小粗细的专项练习等也包括其中。生活自理训练一般穿插在桌上活动和劳动内容中,并经常布置给家长课余时间完成,上课基本上以展示形式复习。音乐游戏课主要是放松情绪、语言节奏、动作协调、交往训练。游戏主要有玩沙、戏水活动;模仿游戏(如小手拍拍、吹泡泡、自然声音模仿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拉大锯、捉迷藏、抬轿子、摇摇船、挤香油、一网不捞鱼等);打电话类;敲打类;压压板、碰碰车等。学前期的孤独症儿童多喜欢结构简单、多重复。 1)沟通课:沟通动机的激发(愿望、主动性问题)。沟通态度的养成(礼貌)。沟通方式的选择与应用(语调、表情、动作、文字、图片)。沟通内容的获得(言之有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口语、书面语的学习。适应性沟通(一问一答、接话茬、应付打岔、辩论或质询下的回答)。
2)适应课:个人生活适应——衣食住行中的重要技能的应用。社区环境适应——学校、银行、商店、游乐场、医院的环境利用。社会交往——常见社交场景的基本礼仪、用语。职业态度——守时、守序、守则、定量。
3)体育课:特殊奥运会项目(有一定技巧性和广泛参与)。休闲体育(娱乐、有序含体操、追跑游戏)。意志力培养项目(非技巧性——耐力持久)。自我保护的动作技能(如与摔到有关的滚翻、跨越小障碍)。有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四肢运动、注意力。
4)艺术课:休闲艺术(工艺品的加工、音乐欣赏)。自我欣赏和愉悦的艺术(绘画、唱歌跳舞)。戏曲等表演(综合艺术)。
(3)该培训班:此课程对象为学龄期3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含两名有语言的孤独症学生),功能导向,核心课程设计。
3.学龄阶段孤独症课程编制的要点:学龄阶段孤独症儿童主要安置在普通学校和智力障碍类的特殊学校。因此,课程编制从对象上看主要分个别化课程和集体课程两种,个别化课程主要为随普通班、弱智班就读的一两个孤独症儿童而设置,分个别训练课和融合课;集体课程主要为孤独症儿童占一半以上的教学班所用。
(1)集体课程:多采用分科核心设计,功能导向或生态导向要根据教师态度和组织开发能力、家庭和社区软硬件条件、儿童的年龄、现状等因素确定,从班级实施时间上看都是短期的,但课程纲要本身是长期和连贯的,可以借鉴弱智班课程,但要以情感认知与社交态度、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培养、沟通技巧、主动沟通意识培养等方面为重点,有关内容要多次成为核心。
(2)个别训练课:指在随班就读教学计划中为孤独症学生单列时间、目标和内容的课程,这种课程只要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年度目标、学期目标、近期目标,按目标分阶段编制即可,目标导向和编制形式比较有针对性、比较灵活。
(3)个别融合课:指在随班就读教学计划中为孤独症学生单列目标,而采用融合集体教学形式完成的课程。通常课程目标导向与原集体教学一致,如在普通学校学科课程比较常见,若随普通班就读就应采用学科课程,在智障类学校核心课程、学科课程都有,若随弱智班就读就应与原课程一致。应特别注意,这名孤独症学生的个案课程目标本身有明确的个别性,如一所普小一年级语文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能认读常用汉字700个,会正确书写420个汉字,能按照课后练习的要求组词和造句,能基本独立阅读150字以内短文……而一名随这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的语文课程日标是能基本独自安静地上课,能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学会认读经筛选的常用汉字120个,会正确书写45个,能理解“经常、正忙着、赶快”等常用词语,并结合情境正确表达。这个目标是在遵循集体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这名学生的实际提出的,按照这个目标进行的教学设计也与集体活动设计基本一致。总之,个别融合课程编制要统筹兼顾普通学生和随读生两方面的因素,目标的个别化和活动的集体化是其主要特色。
4.课程目标的评量:课程目标是否完成需要科学的、可操作的评量,在孤独症教育或康复领域,这个评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评量是一个系统,不是单一的,既包括课程本身的评量,又包括活动实施过程中活动评量、效果评价,虽然评量工作比较复杂,但为了确保教育教学和康复质量,评量必不可少。评量要根据评量目的选取评量内容、安排人员。在各种评量中,建议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的评量采用多元化的评量,首先是评量手段多元化,包括现场实际操作、卷面考察、家庭或邻里走访与谈话,现场观察、与家长讨论等;第二是评量指标多元化,有的是认知层面的指标,如概念掌握水平——识记、理解与表达、应用等;有的是行为层面的指标——行为增加、减少、与环境的符合程度等;有时是情绪情感(含自我意识)层面的指标——情绪稳定、快乐、自信、自主参与性等;第三是评估方式多元化,有时是个体式的评量,有时#p#分页标题#e#是小组或班级式的评量。某一节、某一阶段课程完成后都要及时评量,并以此作为改进依据。
课程评量是检验课程目标合适与否、完成与否的重要手段,其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仅以考试、考核一种手段进行,更不能不顾儿童的当时状态强行评量,也不能仅以评量活动确定课程质量。
除了针对儿童进步进行的上述评量以外,还应经常针对家长、老师训练进行专题讨论,它具有交流经验和评量训练效果的多重功效,在康复训练和教育过程中应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