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闭症儿童走出隔离教育
我对孤独症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原因是我从2012年4月到了康达教育中心才接触到这个词,熟悉的是我现在每天都接触到自闭症小孩,与他们生活在同一栋楼,但我对他们一点也不了解:他们为什么不理人?为什么会独自一人在那里摇来摇去?为什么你问他们几十次他才回答你一次?又为什么你与他说话时他不看着你……一切的一切,都令我感到又熟悉又陌生。作为一名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者,我清楚自闭症有三个特点:语言与沟通方面的障碍、社交障碍及重复性行为。就是这三个特点,令多少家庭从此忧心忡忡。这些家长自责,他们吃不香,睡不好,整天为小孩担心:我们的小孩怎么办?以后怎么生活?我们老了谁来照顾他们?更有甚者,他们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小孩得了自闭症,怕别人会歧视,怕别人会说:你们是怎么带小孩的?让他(她)得了这种病?
九月中旬,听杨教授讲游戏与文化的介入,受益匪浅。我们要教会自闭症儿童文化学习的能力;,要透过互动、游戏与日常文化的互动来建构他们的文化学习能力,将当地的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孩子。建构一个善意与接纳的助人文化来帮助我们的孩子。
社会融合教育”涉及与孩子生活有关的众多的社会生活领域,涉及各种社会活动,涉及各种社会关系的人群。不能把自闭症“社会融合教育”仅仅理解为幼儿园和学校就读中的融合教育,它涵盖了自闭症儿童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任何正常环境、正常人群中的融合教育。
在日常家庭和社会生活当中,使用语言解决自己的需求,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
例如:知道语言是一种实现自己需求的工具。语音基本清楚,语调基本正常。能够根据情景或者别人的提示调整语音、语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语言交流习惯,如知道听别人讲话时要看着对方,知道要听别人把话说完再离开/回答/提问。能够听懂他人的要求,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有集体倾听能力,能够听懂社会生活事件描述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过程、起因、结果等要素。能听懂常见的复句。在情景中,能够理解体态语言。能听懂各种形式的问句,并回答。
主动表达自己的某些意愿和感受。主动对别人提出请求/问题。讲话和回答问题内容正确,符合情景。能够简单叙说一个事件的完整过程。会向第三者进行转述。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并简要说明理由。会使用各种形式的问句提问。会恰当地加入别人的谈话。能与别人维持简单的主题对话。
“社会融合教育”主张:走出隔离教育,通过融人家庭生活、融人社会生活、融入正常人群的教育过程,最终实现自闭症孩子融入社会的目的。“社会融合教育”提倡:强化功能训练,将实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以最终实现自闭症孩子社会功能康复的目标
作为一名训练老师,我们应有一双会眼(即会观察的眼睛)来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在教学中运用各种适合孩子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达到预期目的。
经过半年的培训收获满满。仔细算来,听过好多的老师的课,每次都受益菲浅。很庆幸,选择康达我将坚定不移地带着孩子们继续走社会性康复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