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 希望就在”—关爱孤独症儿童
不经意间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台晚会视频:忽然间的一片漆黑,一名手捧蜡烛的小志愿者出现在舞台上……
在那不到两分钟的黑暗里,我想会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什么?志愿者动情的演出、创意的编排,让很多人更深入的了解孤独症。我还记得印象最深的是那封“写给儿子的信”,让很多人都流下了暖暖的眼泪,他读出了一位父亲面对患有孤独症儿子的无奈、痛心和爱,当时我就看到不少人都在默默的擦拭眼泪。
另外,小品《冰箱里的小孩》向观众淋淋尽致的还原了一个普通而又不易的家庭。有人说,她们是星星的孩子,孤独而美丽,他们视力正常却不能和您对视,有语言却不能和大家交谈,有行为但不能把持自己。可他们也是我们的亲人,也需要社会的关注,我们的和谐社会不能遗忘和放弃他们。台下的观众看后都深有感触......
据台下其中一位家长说,她认识孤独症儿童是通过《海洋天堂》这部电影,以前一直以为孤独症是短期的心理障碍,能治好。可没想到现实远比想象中的残忍,尤其是在听了两位孤独症患儿母亲的访谈后,大家除了要更多地关注孤独症儿童外,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干预也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
看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康达的来适合家长们,他们身上有一种无形的责任感,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信仰,让每一个不身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他们对孩子的一种信任,一种毅力,对未来所抱有的希望,让“我们在,希望在”的爱一直传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