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小宝比以前能说了
小宝今年5岁了,是个可爱的男孩子。患有孤独症的他生活自理能力较好,吃、喝以及基本的行动能力都没有问题,但是平衡能力不太好,下肢力量也不强,运动起来显得很不灵活。对于周围的人和事物,小宝完全都没有兴趣,更不要说主动与人交流了。小宝的妈妈总是抱着他哭,“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说话我就知足了。”是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妈妈的痛苦,小宝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他没有亲情感,语言发展水平又很低,对语言没有理解,以至于他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就算是知道了,他也没有能力表达自己心情,就像小宝妈妈所说的,他根本不会说话。只有几个字的鹦鹉学舌而且句子通常不完整。
针对小宝的情况,前期的训练目标主要是让他尽量提高自身对于气息运动的能力,并且能够学会主动表达自我需求。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把训练内容分成3个部分。
第一,运动准备。前庭和本体感的加强为孩子理解发声提供了帮助,并且大量的感觉统合有助于帮助孩子自身协调能力的提高。因此,跑步、爬楼梯、走平衡木、跪爬等大量的运动都成了小宝必不可少的功课。
第二,发声训练。这包括气息练习和语言发音两部分。吹羽毛、吹小球、以及一些运动都是很好的气息练习,这些是发声的基础训练。认知图片,认识模具,也是极为重要的练习部分。在孩子不断的鹦鹉学舌式的跟学过程中,发音可以得到提高,并且会增强一定的认知水平。
第三,理解表达训练。使他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可以发出“哎”、“恩”之类的声音作为回答,能够说出带有主语“我”的语言,可以快乐的参加群体游戏,做到尽量长的时间聆听别人说话。
在训练的前期,小宝并不配合。这和孤独症自身特征有关系,如注意力分散、情绪易波动、不愿意与人主动交往等。这些都有碍于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并且也很难对其进行控制性的训练。不过由于是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些随机的内容(如:孩子不肯盯着卡片做发声训练的时候,可以改用他感兴趣的玩具做为教学材料),所以小宝只用了2次课便完全进入了状态。
训练后期,我们给他创造了一些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共同游戏的机会,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这些孩子一起进行《小孩小孩真爱玩》《学做操》等各式各样的小游戏。小宝从一开始根本没有做游戏的融入感,到后期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甚至偶尔会模仿同伴发出笑声。
现在,小宝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例如:“再见”“给我”“抱抱”“谢谢”“不客气”等。并且知道在自己想要吃饭或喝水的时候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相信经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小宝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