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折翅的小天使
“孤独症”在医学上也称“自闭症”,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滞后和兴趣范围狭窄,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目前,世界上受到这种病症困扰的人群已经高达3500万。
■一人一世界,苦了父母心
小林现在8岁了,看外表,她和生活在我们身边众多可爱的小姑娘没什么两样。她妈妈是一位保险公司的职员,父亲在房地产公司,家庭条件相当不错。8年前,她降生来到这个世界,天使般的面容,曾给家人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然而5年前,父母开始忧心忡忡:已经3岁的女儿还不会说一句话,对爸爸妈妈的诱导也无动于衷!她就好像完全沉浸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一种不祥的预感划过小林父母的脑海。
经广州一家权威医院检查,专家告诉小林的父母,他们的女儿患上了自闭症。天啊!女儿怎么不明不白就得了这种病呢?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医生明确告诉他们:现代医学手段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小林的父母把女儿送到了佛山市一所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性治疗,每年花费7万元,可孩子的情况却难以根本改变。最近,经济和精神不堪重负的小林父母,只得将女儿接回了家。
也许,我们这些健康孩子家庭的家长们,是想像不出孤独症孩子父母多年来为孩子所付出的那份艰辛的。
那么,谁能帮助这样的家庭?
■我们能否为“孤独症”儿童送去一份关怀
记者了解到,我市民政部门、残联对聋哑、智障、脑瘫等残疾儿童有相应的扶助措施,而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方面的机构或设施等完全是个空白。目前,我市的自闭症患者只能视家庭经济情况,或到广州、深圳、南宁等城市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记者采访中欣喜地发现,玉林城站路段新成立了一家“儿童自闭症训练中心”。在80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记者看到三位5到8岁的儿童患者正在接受中心的负责人陈老师的训练。由于刚从大学毕业,资金短缺,这位从南京特教学院毕业的陈老师,开办的这所训练中心最多只能接纳3到5位儿童患者。
玉林的孤独症儿童患者会有多少呢?没有人统计过,但记者就接触过几位这样患者的家长——
“有时发烧感冒,我带儿子到医院看病,他的烦躁不安常常让其他就医的市民厌烦。就连很多医生都不了解‘自闭症’,责怪我们父母不懂教养孩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真的很无奈呀!”杨女士的儿子今年才5岁,她向记者诉说了自己的无奈。
“我的儿子今年9岁了,但至今没有一所小学接收他。”张先生无奈中更多的是担忧。
“我问过了玉林的民政部门和残联,对于孤独症儿童并没有相应的机构或设施,孩子们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康复训练或就学。”李先生则道出了此类患儿家长的共同烦恼。
专家普遍认为,2岁至6岁是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时机,而且越早治疗越好。如何让孤独症患者能及早得到相应的治疗,是我们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十几位家长共同发出呼吁:社会对孤独症患者要多些理解,政府对孤独症儿童应给予必要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