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教师也是保姆 走近东坡区特教校的老师们
特教学校的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你可曾知晓?在教师的队伍里,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同样身为教师,却亦可称之为“保姆”,他们日日夜夜辛苦耕耘,付出了比平常教师多一倍的精力和汗水。他们,就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们。
在第24个教师节,我们来到了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请跟随我们一起听听特教老师的心里话。
孩子现在有东西还给我吃 我很高兴
“呵呵,礼物?我们特教校的老师教师节很少收到学生礼物的,孩子们现在有好吃的东西都懂得分享,现在还请我吃东西,我感到很高兴”眉山市东坡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年级的班主任左晓琴说。“
一般送到特教校的孩子因为聋,听不到别人说话,行为习惯就比较差,有些事情对正常孩子你讲几遍就理解了,但是在这里不行,你要重复上百次。
每个刚到这里的孩子都非常不适应,主要是沟通困难,虽然在来特教校之前很多老师就已经学了一些手语,但到这里后发现根本就不够用。”,就连上厕所这样的事情都需要老师帮忙。这一切,听起来似乎不可想象,但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对于在这个学校里工作了3个年头的左晓琴来说,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不过,刚来的时候我真的很不适应,学生上课要去厕所用的手语我看不懂,后来用形象的表示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才清楚,几乎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好些。”
“以前我在普通学校教了22年书,给学生上课充满了激情,而在这里,我讲课速度只能慢下来,你试想一下,几堂课,十几堂课从头到尾都重复一个话题,激情变成了爱心+耐心。”左晓琴如是说。
重复,不断地重复,这几乎构成了学校课堂的所有内容。
这里既没有升学压力,也没有成绩排名,有的孩子15~16岁才入学,读两年就出去工作了,有的读到毕业了也仅相当于普通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智力水平。老师们在常年的工作后,还是看不到学生取得明显的成绩和进步。“那种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对我们来说是真切的奢望,我们的成就感收获在孩子们那微小的变化中,会缝衣服了,不尿裤子了,会唱一首完整的歌了。”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周碧容老师说。但也有例外,去年首届高中班有8名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有两名就考上了大学:一名考上天津理工大学、一名考上北京联大,今年又有3名同学参加全国聋生高考,分别考上重庆师范大学和河南中州大学。
在这里所有的教师都是好脾气
“38名教师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一个共同点——好脾气。很多老师刚来时几乎是格格不入的,孩子越学不会,老师就越急,但时间长了,坏脾气也变好了。慢慢的和孩子们接触后你会觉得他们除了不能说话外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只有给孩子更多的爱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学习。
这里的孩子每一个都有特殊性,多动症、脑瘫、学习型障碍、自闭症等,情况复杂。老师们也得不断地学习,应对这些不同疾病的孩子。学校里一位老教师说:“我哪有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啊,课间不是在帮这个做康复训练,就是在陪那个孩子聊天。”
在这所学校里,教师节是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节日
对于特教校的学生们来说,和自己平时生活相关的过年、中秋节都知道,但对于教师节还是个难懂的概念。“在这里的3年,我收到的惟一礼物是一次教师节前一个学生给我的一个自制手工画。为此我还感动了好多天,觉得自己的学生懂事了,自己没白教啊。”王老师说。
特教校里有些学生不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老师们常常会碰上大小便失禁的学生,换裤子、洗裤子是老师们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是年轻的女老师,遇上了十五六岁智障男学生,害羞也只能抛在一边,硬着头皮上前……
在特教校里,老师们的付出是说不完的。“这里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要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宝贝。”很多老师如是说。
教师是一门神圣的职业,而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更是值得我们崇敬和爱戴。他们用特殊的教学方式,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恒心,关心和爱护这些特殊的孩子们;他们必须留守学校,时刻关注学生的饮食起居,片刻都不能马虎。他们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怀着感动的心,对特教校教师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老师,您辛苦 了。”(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