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报道:特教老师用耐心爱心换来信赖
人民网·天津视窗9月10日电:今天是我国第24个教师节,作为四肢健全、耳聪目明、智力良好的正常人,我们会记得小学语文老师的耐心、高三物理老师的认真、大学里哲学老师的旁征博引……但有这么一群老师,他们的学生是这个社会中的特殊群体,老师们由此也付出了比正常学校老师多几倍的辛勤和汗水。他们也曾不被理解,他们也曾遭受挫折,但出于对这些孩子真心的喜爱,老师们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视力障碍学校教师
说话要多 嗓门要大
刘庆芬 天津视力障碍学校五年级数学老师
今年50岁出头的刘庆芬老师已经在视力障碍学校工作了29年。从学习盲文到了解盲童的行为和心理,刘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一点点完善自己的教学,一点点真心地喜欢上了这些内心纯净的残疾孩子们。
刘老师说,教视力上有障碍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表达,因为孩子们看不见老师的表情和眼神,所以老师只有加大音量、反复强调,才能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刘老师教的是数学,对盲人孩子来说,数字和图形比文字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教长方体、正方体、梯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时,刘庆芬老师每次都要用自制的教具让学生挨个摸一遍,以便他们直观地了解图形的形状,几十年下来,刘老师积累的教具已经有好几百个了。刘老师特别提到,学生用的很多教具都是特制的,可由于用了好几十年,几乎都坏了,但因为数量少,工厂都不愿意为学校制作教具,她希望能够通过新报呼吁一些企业帮助他们。
聋人学校老师表情很丰富
聋人学校教师
眼神“授课” 说话温柔
胡爱新 天津聋人学校幼教部主任
和视力障碍学校老师的大嗓门不同,胡老师的声音格外温柔。她告诉记者,每个刚进幼儿园的孩子都有恐惧和反抗心理,聋人孩子的情况更为严重,因为听不到声音,看不懂手语,老师们只能用眼神和表情“告诉”孩子要信赖老师。所以,哪怕是一个不经意间不耐烦的表情都可能伤害到孩子。
对聋人孩子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听力有障碍,发音器官并没有问题。为了让聋人孩子多说话、说好话,老师付出了很多艰辛。对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孩子,因为他们几乎什么都听不到,只能教授他们手语;对于重度听力障碍的孩子,要尽可能地教他们发音;对于中度或轻度听力障碍的孩子,则要他们多开口、多说话,尽量严格要求他们发音准确。
胡主任说,因为聋人孩子听不见自己的发音,所以教他们说话是件相当费力的事情,往往老师纠正了好几遍,他们还是按照自己错误的方法去发音,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了。为了让孩子体会正确的发音,老师不仅要让孩子用手摸自己的发音部位,更要让孩子通过镜子观察老师读音时的表情,让孩子自己理解正确的发音方式,即使这样,学生用好几天学说一个字也是常事。教孩子发音最忌讳的就是重复教学,如果让孩子反复读一个音,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心,所以要把教学融入娱乐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学会一个音。
培智学校老师最需要耐心
培智学校教师
教孩子能自理最重要
方振芹、陈乃荣:红桥区培智学校小学部语文老师
市级优秀教师方振芹的热心肠和大嗓门是全校闻名的。方老师说:“培智学校的学生除了智力上的问题外,很多还伴有自闭症、精神障碍、肢体残障、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有的甚至有自残和暴力倾向。”
方老师的“独门绝技”是能读懂班里每个学生想上厕所的表情:“唐永(化名)只要把头一歪就表示他要上厕所了,刘冰(化名)只要右手的食指轻轻指门就表示他要憋不住了,而李想(化名)的信号是斜眼睛。”这样的绝技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这需要一个老师常年的观察。
方老师说,为了少让孩子受罪,她上下课都在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表情,慢慢就理解了学生一举一动所代表的意思,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提醒他们该上厕所了,学生尿裤子的情况也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陈乃荣老师曾经在普通小学授课,11年前他调到培智学校担任班主任。对普通小学老师和培智学校老师的区别,陈老师最有体会:“在培智学校上一天课要比在普通小学累上好几倍,最大的问题是在特教学校授课最不容易见效果,往往要经过一个学期才能让学生有一点点进步,这就要考验老师的耐心了。”
为了让孩子有一技之长,以便走出学校后也能独立生活,陈老师授课之余始终坚持教给孩子一些生活常识——懂得收听气象预报,每天陈老师都要求班上的孩子说一下当天的天气情况;学会看表,陈老师在班上特意放了一个简易的表盘,每天都随意拨几下让学生说出准确的时间;学会过马路,陈老师一直坚持在放学的时候让家长站在马路对面,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走过去,只有懂得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这些学生才能真正地独自外出。(朱丹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