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6岁幼童患上儿童恋物癖 每天与小熊形影不离

作者: 更新时间:2008-12-03 点击数: 百度一下

  红网12月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刘少龙 通讯员 李则宣)6岁的佳佳有个怪癖,从1岁起,她每天都和熊娃娃“形影不离”。前天,湘雅二医院心理门诊心理学专家尹岩博士诊断说,佳佳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儿童恋物癖,绝非个别。
这其实是一种轻微的孤独症。
  
  无论是到亲戚家做客、外出旅行或者上幼儿园,熊娃娃都是佳佳的第一宝贝,必须随身携带,紧紧地抱在怀里。如果发现熊宝宝不在身边,她立刻就会烦躁不安。佳佳的爸爸曾留学美国,他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应该顺其自然。佳佳的妈妈却不苟同丈夫的观点,因为在幼儿园里,佳佳经常搂着小熊一个人独自发呆。她担心这样发展下去,佳佳很难融入复杂的社会环境。夫妻二人各执一词,前天来到了湘雅二医院心理门诊寻求答案。
  
  尹岩博士诊断说,佳佳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儿童恋物癖,绝非个别,家长无需强行制止。因为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儿童或多或少会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可能与其幼年经历中缺失安全感有关。这是较正常的现象,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恋物癖真正的危害在于背后隐藏的不安全感诱发的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最终导致社交恐怖症。
  
  尹岩说,很多白领阶层教育子女的方式逐渐西化,他们过多地注重子女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忽略了亲子互动,这些孩子在情感上是孤独而脆弱的,不得不借助身边熟悉的物品来排遣寂寞和无助,儿童的恋物癖其实是一种轻微的孤独症。专家表示,儿童的恋物癖是可以通过一定心理咨询进行干预,主要是消除内心的不安全感,创造一个开放、温暖、互动的家庭环境,转移其注意力。
加入收藏
Tag: 儿童
上一篇:宜昌儿童义卖献爱心
下一篇:美国少年儿童患孤独症人数逾53万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儿患自闭症急坏慈母
  • 在“伤痕累累的手指”背后
  • 拯救药方,还是自杀药方?抗抑郁药物遭遇自杀危机
  • 北京儿童铅中毒率达9.07%
  • 厦门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关注“孤独”儿童
  • 丈夫爱打麻将妻子生气出走 女儿想妈妈患上"自闭症"
  • 孩子老人是心理疾病高发人群
  • 孩子笨手笨脚 可以治疗
  • 爱心妈妈到乡下 诊查“孤独”娃
  • 8岁不会说话 20岁一推就倒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语言
英国D&AD设计大奖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