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照耀“星星的孩子”
山东首家益智园针对自闭症孩子康复的公费益智班开办。图为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训练。(记者 邹红阳 摄)
□本网记者 孔军强 文/ 邹红阳/图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当天,5岁的环翠区温泉镇自闭症患者星宇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环翠区康复中心。刚刚竣工的2200平方米的康复中心——四方儿童益智园是全省第一家自闭症公益机构。
上午9时许,儿童益智园首批招收的环翠区籍10名3至8周岁的自闭症儿童入园进行训练。记者看到,园内装修一新,各种娱乐设施与正常幼儿园一样,与其他幼儿园不同的是,室内设置了许多专业行为训练器材以及针对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场所。
在训练室,记者看到,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走平衡木、坐轮滑板……进行各种各样的智体配合训练。有人说自闭症儿童是“星星的孩子”,美丽而孤单地生活在遥远的世界里。自闭症的孩子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像外面的世界都与他们无关。因此,要将他们从自己的世界拉回现实生活中,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这里,每名自闭症儿童都可以得到专业的专家测评,实施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个训计划,并由专业老师提供系统的感统训练。
看着星宇与小伙伴们开心地玩耍,星宇的妈妈林女士告诉记者,星宇两岁时,她才发现他与别的小朋友不同,经常自己一个人,父母怎么喊他,他都不理会。林女士开始以为是孩子小,等孩子到了3岁,她才得知儿子可能患了自闭症。为了专门照顾儿子,在幼儿园工作的林女士不得不辞去了工作。
去年春节刚过,林女士就带着星宇来到北京儿童医院,经过专家确诊,星宇的确患了自闭症。医生告诉林女士,0-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康复见效最快,康复效果最佳,对儿童身心影响最大,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采取科学的康复措施,相当部分的残疾儿童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功能障碍状况,可以与健全人一样学习、工作、生活,但是目前威海周边没有专业康复机构,北京等大城市训练费用很高。目前,自闭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教育,重点教会患儿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与技巧等等。
“从北京回来,一家人感到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孩子的病可以治好,愁的是威海哪有这样的机构啊?”林女士从北京回来后,又认识了几名患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边学习书本,边自己尝试训练孩子。
“比如你喊孩子过来,但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会自己过来,这时候另一名家长就会在孩子身边,提醒孩子妈妈叫你,推孩子一把,让孩子过去。”林女士说。由于自闭症儿童没有安全意识,所以在无人看护下很容易发生意外。上个月,我市就发生了一名自闭症男孩触电身亡的悲剧。因此,患儿家长都盼着威海能够有一个这样的康复机构,现在有了这样的机构,他们非常高兴,要知道这样机构的成立意味着孩子一生的命运可能被改写。
环翠区残联理事长王宗建说,由于目前人们对自闭症缺乏了解,自闭症儿童面临着诊断难、训练难、入学难等一系列难题。自闭症康复训练项目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康复项目,“十一”规划已将其列入其中,环翠区残联开全省之先河,率先将自闭症患儿童纳入了残疾人的管理范围,是目前我省第一个由政府经办的机构,孩子的学费全免。(文中孤独症孩子及家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