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阁
  •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研究进展
    • 培训讲座
    • 机构新闻
    • 视频新闻
    • 志愿之家
  • 诊断
    • 什么是孤独症
    • 自闭症的表现
    • 自闭症的原因
    • 自闭症的症状
    • 自闭症测试
    • 自闭症治疗
    • 自闭症能治好吗
    • 自闭症最新治疗方法
    • 自闭症最新研究进展
    • 孤独症的预防
  • 治疗
    • 感觉统合训练法
    •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 TEACCH结构化教学法
    • 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 PCI游戏文化介入疗法
    • AIT听觉统合
    • PECS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 floortime地板时光
    • 自然训练法
  • 康复
    • 感知觉
    • 粗大运动
    • 精细运动
    • 语言与沟通
    • 认知
    • 社会交往
    • 生活自理
    • 情绪与行为
  • 融合
  • 育儿
  • 文摘
  • 问答
首页 > 新闻 > 媒体关注

基因技术正被庸俗化

作者: 更新时间:2005-04-06 点击数: 百度一下


  购物基因、同性恋基因、数学基因等等,几乎每时每刻,人们都能听说发现了一种新基因。基因研究泡沫已经显现。

  基因研究的商业泛滥与普通大众的基因迷信是相伴相生的,因为这两种“基因泡沫”的共同特色都是缺乏科学责任与理性精神。

  购物基因、同性恋基因、数学基因、善良基因、运动基因、奴隶基因……现在几乎每周,人们都能听说发现了一种新基因。然而,在对一些离奇古怪的基因发现唏嘘感叹之后,疑惑丛生:某些基因研究对整个人类的意义究竟何在?纳税人的金钱真的富余到任由这些研究人员胡乱挥霍的地步?也许,这应验了2000年6月科学家在宣布绘制出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同时提出的警告:遗传学在为人类攻克疾病开辟光明前景的同时,也将在法律、伦理和社会等方面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时隔5年,英美等国又兴起了一种“简易基因测试热”,大有取代传统算命技术的趋势。这让人不禁要问:基因研究是否泛起了泡沫?

  “基因就是钱”

  基因是控制人类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有一种或几种蛋白质和化合物的“蓝图”。特定的蛋白质和化合物决定人体的特定细胞和器官的形成和运作,包括人类的生老病死。掌握人类基因图谱,了解基因、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能全面解决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诸多问题,使人类征服各种疑难病症,使延年益寿成为可能。基因技术取得的每个进步,都应是让人欢欣鼓舞的事。

  然而,在众多对未来的憧憬中,人们也听到一声叹息:“对于基因,我的快乐远远小于我的忧虑。”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说。在趋利的社会里,只要有可能,一切都会被商业化。“基因专利”、“基因隐私”、“基因歧视”、“基因圈地运动”、“基因掠夺”、“基因殖民”等概念层出不穷。

  看看全球公司的“基因淘金”热,以及近年来基因研究引发的种种争议,不难理解这声叹息后的深重忧虑。“基因就是钱”,杨焕明一语道破。即便尖端的、严肃的基因研究也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总协调人、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柯林斯博士指出,“基因技术的发展、应用依赖科学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国际社会要共同防止技术滥用,尊重生命的自然发生过程,尽快制定法律和制度来制约商业竞争,避免对基因资源的垄断,以及对基因技术的过度开发和滥用。

  一边泛滥 一边匮乏

  2001年2月,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将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告上法庭,控告这家公司从部分雇员身上采集血样进行基因缺陷检测,把基因检测结果作为招聘人员基础。在美国,这是首例与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有关的法律纠纷。

  据《泰晤士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曾在去年预言,针对个别基因的武器有可能在数年内研制成功,届时可能引发基因战。基因武器足以导致种族清洗。十分明显,以寻找疾病疗法的名义,基因研究正被滥用。然而,即便拥有合法身份的基因研究,也不见得就是合理的。

  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制定2005年预算框架时,专家批评一些基因研究不值得进行。目前,基因研究的安排普遍缺乏一种合理框架。基因研究的投资回报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类似烟瘾、酒瘾等完全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更有效地解决的问题,也竟在花费大量资金寻求“基因疗法”。持理性态度的专家指出,基因疗法的最佳研究对象,应该是那些不受环境控制的疾病,如孤独症、Ⅰ型糖尿病等。

  与基因技术被滥用相对的是,面向消费者的专业基因服务匮乏。于是,价格在几百美元左右的网上基因测试乘虚而入,这对国外一般消费者而言很容易接受。越来越多的英美新兴公司利用因特网,大肆推销简易基因测试。这些简易测试称,能帮助人们预测可能患何种疾病,或能帮助人们开发自己的潜能,例如判断你是否具有运动基因。

  但专家指出,提供简易基因测试的网上公司不具备专业素质,无法对复杂的测试结果提供正确解释,因而这种测试的准确度自然无法得到保证。在美国,目前能提供基因咨询的基因专家只有2000名左右,而且其中大多数只和孕妇打交道。

  基因迷信孰人有责

  专家分析,消费者对网上基因测试的日益迷恋其实类似迷信占星术。在占星术中,如果别人告诉你,因为冥王星在上升,属于双子座的你今天将遭遇一个黑脸大汉。这种说法激起了你的兴趣,你一整天都在寻找这个人,当你在人群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人后,你对占星术的预言能力顿时增加了信心。类似地,如果别人告诉你说你有运动的基因,你也会得到心理暗示,买许多运动器械,每天锻炼,这种基因预言从而自圆其说。然后,你把这种“准确”的预言告诉朋友,基因测试的预言能力在你自己和其他人心中的“准确性”自然会增加。

  购物基因、同性恋基因、数学基因……只能在理论上暗示你拥有某种倾向或者能力,但这种学问究竟有何用呢?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十分深刻的相互作用。基因在纸上所做的预测,在现实中也许永远无法得到证实。基因型与显型,虽然形似,但存在本质区别。因此,这种意义上的基因测试只像星座命理一样,给人们增加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于消费者的基因迷信,科学家和媒体应负一定责任。2001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基因组研究中心创建者兰德博士来华访问时曾表示:“从现在起,就要加强对基因技术的科普宣传,科学家和媒体要共同承担责任”。

  可惜,科学家在进行基因研究的同时,并没能深入浅出地向大众传递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有些媒体则出于猎奇和求新的浮躁心理,给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扣上各种华而不实的帽子,让普通大众分不清孰轻孰重,迷惘于各种新奇的概念。可见,基因研究的商业泛滥与普通大众的基因迷信是相伴相生的,因为这两种基因泡沫的共同特色都是缺乏科学责任与理性精神。

  作者:新华

 

加入收藏
Tag: 自闭症 孤独症
上一篇:幼儿体锻在家长眼中变了味
下一篇:绘画可透视儿童心理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家有孩子“很特别”
  • 请为自闭儿献爱心
  • 3000万青少年被“压”出心病
  • 爱心,点亮孤独症儿童希望之灯
  • 特别教师的特殊奉献
  • 查脑象图可发现抑郁症
  • DMG,叶酸,维他命B6和镁的应用
  • 走近“星星的孩子”(二)
  • 儿童早期教育误区多
  • 我的小孩得了多动症?

精彩推荐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这些广为流传的误解,你信了吗?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孤独症18个月的婴儿的表现特征!

<strong>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strong>

幼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strong>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strong>

自闭症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strong>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strong>

孩子过于内向,是自闭症吗?

热门标签

自闭症
孤独症
自闭症儿童
儿童
孩子
训练
孤独症儿童
自闭症治疗
英国D&AD设计大奖
语言
治疗
行为
语言训练
能力
康复
教育
方法
自闭症康复
感觉统合
孤独症康复
家长
教学
发展
研究
症状
障碍
游戏
交流
孤独症表现
壹基金
  • 版权信息

    Copyright © 2017-2022 daodaoge.com
    豫ICP备14003647号
    SiteMap
  • 联系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