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夺金太兴奋再比赛摔了跤
在冬季特奥会上,特殊群体中有一个更特殊的队员——孤独症孩子卢跻元
这孩子夺金太兴奋再比赛摔了跤
■文/图 首席记者 张晓帆
“记者阿姨,我叫卢跻元,是正常人!”
“记者阿姨,我们又见面了,真是很幸运!”
“记者阿姨,太遗憾了,我没发挥好,丢了一块金牌!”
这是记者在长春的3天时间里,3次与卢跻元照面时他分别说的第一句话。仅仅看这3句话,你很难想像出,17岁的卢跻元是一名孤独症患者。正值青春期的他戴着眼镜,脸颊上冒出了青春痘,脸上经常挂着笑容。谁都无法否认卢跻元的“聪明”,正如谁都无法否认他属于智障人群,尽管这个孩子一再表白“我是正常人”。
在智障人士参与的特奥会里,卢跻元代表着特殊群体中的特殊。而将孤独症患者带入特奥会,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夺金后兴奋过度
12月9日下午,卢跻元作为辽宁队的成员,参加了中国首届冬季特奥会低能力25米、50米雪鞋跑的比赛。卢跻元虽然体胖个大,肢体活动却正常。25米跑口令一出,他就一路领先,轻松夺冠。
老师队友都向他表示庆祝,卢跻元也十分兴奋,大喊大叫。只见他穿着大雪鞋,一会儿在雪地里飞奔,一会儿又跳上台阶,甚至把旁边的标语架都弄倒了。老师喊他停下来,让他保存体力,准备下一场50米比赛。可卢跻元根本听不进去,不停地跑、跳、喊,挥舞手臂。结果,等50米比赛开始时,他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一起步就摔了个大马趴,落在后面。气得他拽下一只雪鞋,狠狠砸在地上……
曾从特教学校去正常学校
有人说,孤独症孩子是星星的孩子,本应在遥远的仙境,只是不小心落入了人间。更多的时候,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唐氏综合征等病不同,孤独症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但3/4的孤独症患者存在智力障碍,不会表达喜怒哀乐。徐广松教练说,卢跻元在孤独症患者中,属于程度较轻的,最接近正常人。
卢跻元一直是父母心头的挣扎与不甘。过去10年间,他在启智学校与正常学校间两度往复。他先是在启智学校读到5年级,在高校做老师的母亲渴望他回到正常人的世界里,把他转到一所普通小学。“孤独症患者从特教学校回归正常学校,这样的例子很少。”徐广松说,卢跻元读完了小学、初中,进入高中。当然,他不是考入上一级学校的。事实上,卢跻元是班级里的一个“异数”,集体活动没有份,上课发言极少喊他,考试也不算成绩,不少同学取笑他、欺负他。
经历了几年的痛苦和挣扎,妈妈终于意识到:与强行把孩子送回正常人世界相比,让孩子快乐、自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去年她又将卢跻元送回了启智学校。
有益探索提供范例
把孤独症孩子带入特奥赛场上,对于拥有18年特教经验、率队参加过无数次特奥会比赛的徐广松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和课题。他承认,要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对付”卢跻元。“他的最大特点是不停地说话,思维完全是跳跃的,而且主观意识特别强。”到长春后,卢跻元天天商量老师孙萍“盗窃”队里的电脑密码,以便上网玩。又经常给教练“戴帽子”,认为教练“不尊重”他,或者“污辱”他,还要就此好好理论、汇报一番,让教练很是头疼。
“自从参与特奥训练,卢跻元减肥30斤,性格也开朗了。”徐广松说,站在万众瞩目的特奥赛场,获得成功,听到别人的夸奖,孤独症孩子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开心。启智学校现有一个孤独症班,徐教练认为,卢跻元的经历或许会为孤独症患者通过特奥运动实现康复与改变提供范例。
图片说明:卢跻元(左)热衷于跟孙萍老师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