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阳光之家”
在残疾人口普查之时,希望请大家提建议,把我们的需求说出来,把我们的愿望说出来!
http://why.eastday.com/q/20070409/u1a281304.html
建立“阳光之家”
目的:经过市政府以及残联的统筹安排,自闭症儿童得到统一有效的管理。
内容:希望有一个场地,以及资金筹备。
说明:
1.自闭儿目前的出路
自闭儿童85%以上最终都是回归家庭。家里的环境、条件、设施、人员等,都极为有限。而且自闭儿生活会影响社区以及左邻右舍,家长也力不从心。
政府曾经为挽救残疾儿,鼓励残疾儿走出家庭,参与培训,实施了训练补助政策等。可是一些严重的自闭儿却没有合适的训练场所,也没有得到补助。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在训的孩子长大了,也将离开训练场所。那么这些孩子去哪里?他们目前只有一个出路,就是日夜封闭在家中,几乎没有外界的刺激,没有同龄小朋友。在孤独寂寞与无聊中打发日子。这样的封闭,不仅仅禁锢了孩子的成长发育,更严重的造成精神自闭加重!也给家庭带来更大的负担和压力。
2.自闭儿家庭的负担
自闭儿是智力与精神的双重残疾,为了这些严重残疾的孩子,一些有着优越社会工作的家长被迫辞职,给家庭带来更大的精神负担压力,经济生活更加窘迫。家长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神经时刻都绷得紧紧的。日子也过得不伦不类,走不出家庭的阴影,走不进社会生活。在朋友亲戚面前总是无比的压抑,只要一提起孩子,仿佛在伤口上撒把盐。孩子的残疾,一点点的撕碎了我们的最后一点自尊。把孩子关在家里,苦了家长,帮忙了社会,因为如果他们流落街头,他们也是社会一个不安定因素之一。
我们一年年增添华发,一年年的衰老,而孩子慢慢步入青少年,我们越来越力不从心。孩子是我们胸口永远的痛,我们尽力去挽救,可是这类自闭儿群体基本是终身养护,我们做父母的总有老的一天,孩子最终何去何从?一些私人机构的收费,根本不是我们这些一般家庭所能长期承受的。守望着越来越大的自闭儿,家长身心疲惫,精神极度压抑忧郁,很多家长曾产生轻生的念头,甚至想在自己衰老前结束孩子的生命!我们实在太苦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步履艰难的无望的叹息……
3.自闭儿家长的渴望
我们无路可走,无计可施,只有政府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我们的孩子太需要政府的关注了,我们这些家长也太需要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了,帮助我们解脱一点点的生活和精神的负担。
我们特别希望政府给我们以实际的关怀,给我们以实际的帮助。
很热切的希望残联和政府,能出台一个关注自闭儿去向的具体的、实际的政策。
热切的希望政府的政策,能切实的把我们这些家长解放出来。挽救一个个可怜的家庭,挽救这可怜的群体,让我们在社会上也有一个立锥之地,让我们有一块阳光照耀的地方,我们太累了,太苦了,救救我们吧!
4.建立“阳光之家”的建议
如果把自闭残疾孩子集中起来,建立一个“阳光之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日托机构,一个集体生活游戏的小环境,也可以减少家长的劳动强度,家长也能稍稍喘一口气。一些辞职的家长也可重回社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报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在上海,已经建立的很多的社区及残联互办的“阳光之家”,在这里智残孩子得到照顾,家长得到安慰解放,是一个安置智残儿童的很好的方式,让每个有智障孩子的家庭都享受到了和谐社会的阳光。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对残疾人的事业更关注,更发展完善。
我们希望政府、残联能提供一些废弃的学校办公场所,或者能够腾出几间房子、教室,建立厦门“阳光之家”,营造一块属于自闭残疾孩子的生存活动空间。如政府办公合并遗留乡镇等的办公场所。中小学师资场地合并后留下的中小学。或者残联、社区能提供更为适宜的房间场地。
假如有30个自闭残疾儿,一般10个人照顾就可以,也可以招聘一些非智力残疾的在社会难找工作的残疾人员做护理等。一方面可以带动残疾人就业,同时自闭儿有一个去处,自闭儿家庭压力减轻一些。
作为自闭儿家长,我们在万般无奈之下,联合提此建议,盼望支持。
不妥之处,敬请谅解、理解。
希望政府,希望残联,希望社会,能听到我们的呼声!
我们需要社会的援助,
我们需要和谐社会的阳光,
我们的孩子需要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善事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