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朋友来敲紧闭的“心门”
采自沙河口区李家街道锦华社区
有人称患自闭症的儿童是“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纯洁、遥远又不可琢磨,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不知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怪异行为,父母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常常会遭到辱骂和白眼。 200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儿童关爱日”。近日,记者走进了几户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他们的父母渴望“星星的孩子”能有一片被认可、被关爱的天空。
镜头 1
“带孩子出门经常被骂”
患者:小雨 年龄:5岁
一岁半时,小雨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症状:反复按开关、迷恋瓶子,眼光发散,行为刻板,情绪不稳定;2~3岁发展到尖叫、摇头、哭闹不止、语言发育迟滞,口齿不清。在小雨三岁时,母亲孙悦文带她到北京求医,经诊断为孤独症又称自闭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雨的脾气也更大了,经常打妈妈、姥姥的脸,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不到几分钟就会被打哭。时常,孙悦文带着孩子去上康复课时,小雨在途中看见谁拿着饮料她都会上前要,妈妈拦着,小雨就会哭闹不止,小雨的行为时常会遭到路人的白眼。“坐公交车一定要坐座位,有的乘客看孩子大了,不给让座,小雨会拉扯乘客大声哭闹。我马上和乘客解释,可是人家说,孩子有病,你也有病吗?带出来干嘛? ”孙悦文说,看着孩子的行为和周围不理解的人,心痛但束手无策。
镜头 2
“老师说孩子差点被撞死”
患者:童童 年龄:6岁
今年6岁的童童同样患有自闭症,眼看着孩子渐渐大了,童童的母亲费尽周折总算找到了一家答应接收童童的幼儿园。每月童童的母亲多拿出50%的托费给幼儿园。童童去幼儿园几个月后,童童母亲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你觉得童童在我们这念幼儿园幸福吗? ”电话里的人自称是童童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几次看见童童自己跑到马路上,差点被车撞。听了这样的话,童童的母亲气愤、心疼,不知心里掺杂着什么滋味。“孤独症孩子,对水、火、行驶中的汽车等,都没有概念,常常会好奇地去摸,并跑到跟前观察。要让自闭症的孩子意识到危险,就要父母和老师不断重复地训练,直到他们接受。 ”童童的母亲找到了幼儿园,幼儿园自觉理亏,答应安上了护栏,但童童母亲再也不放心儿子放在不被老师重视的幼儿园了。
心痛 放到精神病院是残忍的
“孤独症的孩子虽然会拖累家庭,甚至给别人带来伤害。但孤独症和精神病是两码事,把孤独症患者强行放进精神病院是很残忍的。 ”小雨的妈妈说,通过媒体留意到,不少家庭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只好把孩子送进精神病院,而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只好把自己的家变成“牢房”。去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做了一期关于孤独症的报道,一个父亲将患孤独症的儿子锁在家里,结果儿子发病时便打砸家里的物品,甚至把父亲的头打出一个大伤疤。
曙光 童童有了两个新朋友
“现在社会对孤独症越来越重视了,其实,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是终身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陪伴毕竟是成年人对小孩子有谦让性。”童童的妈妈担忧地说,三年来她一直想给童童找个小伙伴,可是别的家长、孩子都不愿意。最近,锦华社区残联专干在走访时,通过多次接触,了解到童童妈妈的心愿,记在了心里。
几天前,在锦华社区残联专干的沟通下,终于在童童所在的小区找到了两个和童童年龄相仿的小伙伴。“是一个5岁的女孩和一个6岁的男孩,孩子很开朗,说要有新朋友认识很高兴,还说要把新玩具给童童玩。 ”听了社区专干的话,童童的妈妈十分高兴。借此,社区残联专干也呼吁:多一些理解和支持,给“星星的孩子”一片天空,他们会慢慢康复的。A13a
石芙蓉 蔡震 高喆 记者王鸥
名词解释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其患病率约为6.7/1000,男女比例约4~7:1,自闭症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据统计,自闭症儿童中5%智力是超常的,20%智力正常,75%存在智力低下。国内外诸多案例表明,对自闭症儿童尽早进行干预,可提高其生活及社会交往能力。A13b 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