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播德——举世关注自闭症 孤独症患者,如何快速“治本”
孩子有病 家庭拖垮
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厦门的帅帅(化名),是个自闭症儿童,今年6周岁了。比较幸运的是,长相清秀的他吃饭、大小便等基本可以自己学着做,也不像有些孩子那样情绪狂躁甚至打人。
但是,提起帅帅,母亲还是哽咽了。这是一名单亲的母亲,为了孩子,她和丈夫离婚,自己挑起照顾老人和儿子的重任。如今,母亲一边做着导游工作,一边每天把孩子送到厦门市残联康复中心进行训练。
几年来,孩子的行为能力、思维能力有了一些进步,但语言能力仍停滞不前。至今为止,孩子只会无意识地念叨着 “妈妈”这样的音符,而且对谁都这样叫。
更令母亲心疼的是,儿子没有疼痛感,有时明明碰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流血了,孩子却不懂得哭一声或喊声疼。这令母亲看在眼里,泪水流在心里。
古典智慧 妙不可言
古代印度人对这类疾病的研究,早在2500多年前,就给出了明确的治疗方法。
在释迦牟尼佛讲说的佛经中,有很多关于这类疾病的记载和治疗方法,体现了佛法不可思议的伟大智慧。
例如,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释迦牟尼佛讲说了这样一个妙法:
若诸有情,……成诸疟病,或日日发、或隔日发、或三四日而一发者;或令狂乱,身心战掉,迷闷失念,无所了知……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一切皆得解脱无畏,身心安适。
此外,在其他许多经典中,还有很多关于治疗“迷闷失念、心智不开”的方法。其中,很重要一条原则,就是不依赖医药,而是用“不思议”之法,进行“治本”的治疗。
这些“不思议”之法,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印度,随后大约在2000年前传入了中国、东亚、东南亚等国,又辗转传到了美洲、欧洲,直到今天,都不乏应用者、实践者、得益者。
孩子苦,他们自己却“无所了知”,最苦恼不堪的,则是家长们!——经济上的沉重负担、心理上情感上的折磨,眼巴巴指望孩子“好起来”……
有爱就有希望,“免费康复”不是梦
借用一句李宇春的歌词:有爱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不要放弃!
我们深信,家长们对孩子无私的爱,是一定会有回报的!
目前,北京、山东的田老师等一批慈善人士,正在筹办一所“智障自闭症康复中心”,将运用上述古典智慧“免费”为相关孩子提供帮助。
欢迎家长们来电、发短信、发电子邮件,介绍孩子的基本情况、病史、治疗经过、相关变化、感受等,我们将选择一部分患者前来接受康复指导。(郑播德)
电话:0543-3778111 (可接收短消息)
(同时,欢迎有空闲楼房、院落的爱心人士、机构,提供开办场所。一旦场所落实,立即可以开办)
电子信箱:bo-d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