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母亲共同的成长记录
“上帝一方面对我眷顾太多,就让我在另一方面经历了磨难。”儿子李康18岁的时候,陈晨这样总结了自己的人生。18年中,她经历的一切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更是一般人难以承受和付出的,因为她的儿子李康是“雨人”———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患者。
1985年8月,陈晨生下儿子李康。李康从小就表现异常:语言发育滞后,兴趣狭窄,不爱交流。7岁时确诊为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陈晨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之后,以母亲的坚韧和爱心迎接命运的挑战。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李康健康成长,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生活得丰富多彩。
在和儿子相处的日日夜夜里,陈晨有了许多对生活,对人性的感悟。这些不仅是做母亲的一种思考,而且对所有人都是一种人生和价值观的全新启迪。继《南方周末》2004年2月报道她的事迹后,她将自己近10年的日记整理成书,就是这本《我的儿子是“雨人”》。就像她在作者自序中说的,“读者会从我近十年的生活笔记中,看到一个母亲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经历。她有时会眼泪纵横,痛苦而无奈;她有时会怒气冲天,歇斯底里;她有时会神清气爽,笑容满面。她常常是神经质的,但她归根到底是一个善良的真实的人。”
在书中,陈晨用她的血和泪,记述了自己和儿子共同度过的日子。其中有家庭的温馨和欢乐,有儿子的可爱,童趣,但是更多的是儿子成长中她的烦恼,痛苦,厌倦和无奈。这是一个特殊孩子孤独的成长记录,也是一个母亲艰苦的成长记录。是一个孤独而无助的母亲的情感宣泄和自我疗伤。在《雨人》中,我们看到陈晨和李康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实感人的细节随处可见。作为母亲,陈晨今天欢笑,明天就可能苦恼;今天一切顺利,明天事事乱套。一路上磕磕碰碰难以计数,伴随她度过漫长的岁月。
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手记》曾经以深厚的父爱和哲理思考打动过千千万万读者的心。《我的儿子是“雨人”》则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讲述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和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感受,一如伟大而无须任何修饰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