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近“乐乐”的世界
编者按
随着央视《老大的幸福》的热播,傅老大等剧中人物的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傅老大的干儿子乐乐更是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乐乐是个自闭症患儿,他尖叫、踢东西、不肯说话、不叫人、不理人,只知道和兔子说话……
近日,记者走进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带你一起走进自闭症孩子的世界。
7:50
学校门口
不叫老师好,不跟妈妈道别
和其他孩子一样,明明(化名)被妈妈用自行车驮着,带到了学校门口。
班主任老师在一楼大厅等他,妈妈领着他来到老师面前,妈妈一遍遍地对明明说,“快,说老师好”,可明明闪烁着眼神,始终躲在妈妈身后,终于,在不知道妈妈是第几遍催促的情况下,明明低着头、轻轻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了“老、师、好。”
10:00
美术课同学们画画他尖叫
第三节是美术课,这间教室和普通小学的教室一样———有讲台、黑板、电视,不同的是这个班级只有6名学生,六张桌子围成了一个弧形,六名学生坐在桌子前,每张小桌子上都放置了一套彩色笔和一些纸。
多数孩子都坐在椅子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只有1人例外。这个孩子看起来能有6岁,他站在椅子前,拿着那套彩色笔在手中晃来晃去。脸上一直带着笑容,还不时地转一个圈。
起初,这个学生的异常行为没有干扰到老师讲课,突然,他开始大声喊叫。老师过来轻轻制止,可是他依然喊叫,无奈之下,老师拉着他的手,将他带到黑板前,轻轻安抚,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画画。
沈阳市和平区睿智学校副校长郑君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就是一名自闭症患儿,别看这样,现在的情况已经比一个月前好了很多。
12:00
食堂他用勺子挖面包吃
午饭时间到了,学校的食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在各位班主任的带领下,孩子们都来到食堂。
学生们都拿着自己的饭盒排队到老师那盛菜,只有一个身穿蓝衣服的小男孩没有排队打饭,直接走到桌子旁坐了下来。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蓝衣服”却好像没看到记者一样,只是低头用勺子挖面包吃。
14:00
特训课分辨色彩是上课内容
下午到了特训课时间,学校会安排自闭症学生和老师一对一教学。
特训课教室里,特训老师和一名6岁左右的小女孩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放着红色、蓝色两块积木。
女老师指着积木问小女孩,“哪个是红色?”她没有做出回应,当老师问第三遍时,小女孩才把蓝色的积木放到老师手上。和平区睿智学校校长李娟表示,在别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都会拿来作为上课内容。
校长讲解
自闭症孩子有三个特点
李娟介绍,自闭症孩子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社会交往有障碍,排斥他人,甚至有些孩子可能在母乳喂养阶段连自己的母亲都排斥。刚刚你在食堂看到的小军(化名,即“蓝衣服”)就是对于你的问话处于自然排斥状态。
二是沟通障碍,小军不和你说话,不是因为没有礼貌,而是因为正常的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对于他们来讲都很困难。他们读不懂你的表情,不知道什么是高兴,什么是生气。
三是自闭症孩子都有刻板行为,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例如旋转的东西,风车、车轮等。像那个在美术课上自己转圈的孩子,他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刻板行为;小军吃面包也是一种,有些孩子只吃大饼、香肠等。学校的伙食对于所有孩子都是免费的,可是如果给小军别的食物,他会拒绝食用,并且哭闹。
现 状
自闭症孩子数量显著增加
像小军、明明这样的自闭症孩子是睿智学校招生类型的一种。
现在学校里一共有100余名学生,招收的学生基本包括唐氏儿、脑瘫儿、单纯弱智儿、多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五种类型。
李娟校长介绍说,近年来,自闭症孩子的数量在显著增加。3年前,学校的学生中,自闭症学生仅占其中的1/7~1/6,而现在则已经发展到1/3。
据介绍,自闭症由于发病原因不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只有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行为纠正。像学校里安排的特训课,一次一个小时的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颜色识别、认识表情等认知行为的训练,要教到孩子能“接受”并“储存”进大脑为止。如果要教会孩子认识什么是发怒的表情,或什么是高兴的表情,就要用去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一个孩子的特训课程通常会持续1~2年的时间。
未 来
生活无法自理无法工作
六岁入学,可以在学校待九年,可是毕业后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李娟校长介绍说,比起其他智力障碍等疾病,自闭症孩子的未来更加让人担忧!
据她所知,这么多年来,仅有一名轻度患者进入了阳光工厂工作,而多数患者都是待在家里,无法工作,日常生活都很难自理。
和平区睿智学校毕业生小林的家长商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小林今年16岁,一直待在家里被照顾。
因为多数自闭症孩子无法与人沟通,别说学习各种技能,对于多数孩子来讲,自己生存都是个问题。
“我也抱怨过,可在孩子5岁那年,我和妻子突然想通了,既然她是我们#p#分页标题#e#的孩子,我们是她的父母,那么我们除了承受别无选择。我们只想给她一个幸福的童年。”商先生说。
“我总想着孩子有一天能康复了,会交流了。”这是商先生的梦想,也是所有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希望。
提 醒
两岁前
就能查出疑似自闭症
多数自闭症患儿在两岁左右时突然发病,在两岁前几乎没有症状,家长更是毫无察觉,可一旦发现,则被宣判为终身性疾病。
那么,两岁以前的“正常时期”真的就没有什么蛛丝马迹吗?真的就无法检查出异常吗?
蛛丝马迹
眼神对视目光差、喊名字反应差
沈阳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郭海燕指出,目前关于自闭症的具体病因尚无定论,且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从医学角度讲,主要是基因有先天缺陷,严格地说是广泛性的发育障碍,属于精神残疾。
郭海燕认为,两岁之前的孩子,只要由专业人员通过专业测试是能够早期发现疾病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眼神对视目光差、喊名字反应差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早期干预
可使智力恢复到70以上
由于自闭症是终身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根治,因此只能进行早期干预缓解病状。
接受早期干预的自闭症,百分之三十可以将智力恢复到70以上。
郭海燕建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儿童保健手册》做身体以及智力方面的筛查,一般从三个月起就有智力筛查。由于两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发病率不明显,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看似正常而忽视他们的智力。一定要定时对孩子的认知语言、应人、应物、运动等相关能力进行检测。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程程陈娇 采写 (本文来源:华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