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自闭儿 不是妈的错”
市妇联调查报告称“家长溺爱也会导致孩子患自闭症”,引自闭儿家长强烈反弹
梁睿
“第五届关爱自闭症周2010”活动日前在深大举办,有家长和义工办宣传栏反对“家长溺爱致孩子患自闭症”的观点。
今年4月2日是第三个“国际自闭症日”。深圳越来越多的机构团体在关注自闭症的群体,近日范伟主演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更是让普通人群对自闭症儿童也有了一些认识。然而,近日深圳媒体报道市妇联调查报告指“家长溺爱也会导致孩子患自闭症”,这令一些自闭儿家长倍感困扰。“是整个社会对自闭儿家长的看法都变了吗?”自闭儿家长陈女士有些悲观地问。3月27日,记者在深圳民间自发组织的一场“第五届关爱自闭症周2010”活动中,遇到了一群对该调查报告观点很有看法的自闭儿家长。
家长:
“有色标签”带来无形压力
在本月20日的一次活动中,市妇联向多家媒体发布了这样一项调查报告:深圳自闭症患者数达20000人以上,而自闭症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家长的性格与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是导致儿童自闭症的原因之一。
“家有自闭儿,不是妈的错!”这一新闻在某个自闭儿家长组成的QQ群里炸开了锅!尽管专家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但仍有许多家长表示震惊和不解,他们表示,让他们感到迷惑的是,这不是一种一直以来都被归类为由于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的疾病吗?怎么竟然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当而引起的?网友馨怡说:“我从怀孕开始就辞职了,安心等待宝宝的出生,在养育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很多的育婴知识,一直坚持母乳喂养到一岁,我实在找不出(孩子患自闭症)和家长有关系的问题来。”
让家长难做的,是局外人带来的反应。患儿家长森妈说:“看到这则新闻,外人很容易得出一个普遍印象就是:这孩子是家长溺爱造成的,是家长教养问题。这给家长带来很大的无形压力,甚至是自责自怨的情绪,对于日后的康复疗程很不利。”有家长反映,更甚的是来自亲人的不理解还带来家庭不合。馨怡表示:“感觉婆婆看到这则消息以后,对我的态度都改变了。”
自闭儿家长陈女士说:“老师会认为学生是由于家长教育不好,无形中给家长贴上了‘有色标签’。关于自闭症的成因宣传那么多年了,竟然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是由官方机构发布的,让人觉得我们这群体很孤立,根本没有人关注。”
专家:
这是外行人的说法
就此,记者采访了专程从台湾自闭症协会赶来参加活动的专家、台湾智障者家长总会秘书长林惠芳。对于“溺爱致病”一说,她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理论,觉得“不可思议”。
林惠芳解释,此前曾有学者提出“冰箱父母”的理论,认为是父母在心理上对孩子的疏忽和冷酷致病,但这种理论很早就被推翻了。“虽然自闭症的成因在科学界现在还没有完全破解,但学界权威早已认可,患儿脑部的损伤在出生前或产程中就已经产生,这几十年来已经没有人提出是由于后天心理因素而致患自闭症的说法。”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科主任万国斌博士对此表示:“这是外行人的说法。”
万国斌介绍,自闭症的诊断是有生物学基础的,不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学界普遍归结为遗传导致的,是由于多基因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跟家长有关系,只能说是家长让病症更容易表达出来,家长养育不当不是孩子患自闭症的成因。”
□反应
市妇联妇儿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张小梨主任:
如证明错了我们愿道歉
记者了解到,市妇联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小梨是这一调查报告的主要作者。张小梨告诉记者,“对于自闭症成因,这十几年来全球都找不到好的研究方法,医院对自闭症的诊断也没一定的规范标准,我们很想找出更科学的原因!”
张小梨解释说,“溺爱说”是他与很多患儿和家长接触后,从案例中得出的结论。他发现很多患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没人关心、缺乏爱导致的,而是因为对孩子爱得太多,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抑制了孩子语言、行为的自然发展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也是导致儿童自闭症的原因之一。“我的目的是提醒大家注意关注家长的心理,让家长更有耐心、恒心和决心来面对治疗。我没考虑到这样会不会触动患儿家长的利益,也没想过会不会导致有关部门减少对患者的资助。”
对于家长和专家的质疑,他表示:“欢迎各界探讨,只要拿出数据把我的观点推翻,论证说我们是错误的,我们愿意道歉!”
“看到这则新闻,外人很容易得出一个普遍印象就是:这孩子是家长溺爱造成的,是家长教养问题。这给家长带来很大的无形压力……”
——患儿家长森妈
“家长养育不当不是孩子患自闭症的成因。”
——市妇幼保健院万国斌博士
“欢迎各界探讨,只要拿出数据把我的观点推翻,论证说我们是错误的,我们愿意道歉!”
——市妇联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张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