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关爱刺穿壁垒
孩子家长艰辛陪读
期待关爱刺穿壁垒
2010-04-02 作者:记者 苑菲菲 赵波 [发表评论
(0)]
【PDF版】
本报记者 苑菲菲 赵波
冷漠、暴躁、情绪化……很难想象这样的形容词会被冠在一群孩子前面,而这群孩子在医学上的称谓是自闭症患儿。
在以琳自闭症学校个训室内,来自福建宁德的夏峰正陪着6岁的儿子夏磊上课。手上的笔记本不知道被翻开了多少次,纸张已经有些破旧,每节课他都会像小学生一样仔细地做课堂笔记。从2月份至今,一本厚厚的16开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在青岛近2个月的历程。
“孩子每个月的学费加上生活费要八千多元,这还是省着过的。”参加自闭症治疗的孩子都必须有家长的陪伴,因为妈妈太宠爱儿子,夏峰便义不容辞地做起陪读。为了支付父子俩高昂的生活费,夏磊的妈妈独自留在家乡开了一个日用百货店。“自闭症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冷漠、缺乏亲情观,这让他们的亲人非常痛苦。”校长助理聂文瑛称,很多富裕之家就此被拖成了赤贫,不少家庭生活困难的父母欠下了“一屁股债”。
为了能让孩子快点好转,家长们都采取陪读的方法来学习如何跟孩子交流。每天8小时校内生活结束后,夏峰便带着儿子回到附近的厂房里继续练习。在距离以琳不足百米的一家工厂里,本应是职工宿舍的地方被隔成多个40多平米的房间,以每月950元的费用全部租给了这些自闭症患儿父母。
“这是磊磊的鞋子,磊磊指给老师看,哪是磊磊的鞋子啊。”看着儿子重复着在正常小朋友看来很简单的动作,夏峰仍专心在本子上记录着。家长们期待着,有一天自己的关爱可以刺穿壁垒,直达孩子的内心。
(文中患儿及家属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