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陪教自闭儿8年不弃
青姐是一位单身妈妈,才四十岁出头,但头上却布满银丝。她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多年来,青姐带着儿子四出找家教陪读,并自学孤独症知识。近日,她来到报社,希望能为孩子找到第十二任家教,并呼吁社会关注患有孤独症的这一群体。
“神童”患上孤独症
青姐的儿子叫博博,今年11岁,3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有自闭症(孤独症)。青姐说,如今博博的语言能力还不如他1岁半的时候,身心发展也仅相当于4岁半的孩子,很少与人交流。她说,1岁半以前的博博,是小区里公认的“小神童”——不仅会走、会笑、会说,还能够复述百字以内的小故事,会读十几首唐诗。当时的博博,是爷爷奶奶手心里的宝,人见人爱。
后来由于工作繁忙,青姐不得已将博博交给保姆照料。“就一天时间,博博像完全变了一个人。”青姐回忆说,当天上班前把博博送去保姆家,下班再去接。然而第二天中午,保姆就把博博送了回来,并称“孩子太难带”。此后,博博开始变得易激怒、自言自语,说的都是“外星语”;他经常不停地转圈,也不觉晕;并且目光呆滞,不愿和人说话……如此反差,令青姐匪夷所思。
博博属于“倒退型”
爷爷奶奶始终不承认孩子有问题,也不同意青姐带博博去检查。最终,在博博3岁半时,被博爱医院初诊患有孤独症。而此时,青姐也因和丈夫离异,只好独自抚养博博。
据了解,博博属于孤独症中的“倒退型”——当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倒退。医学上目前对孤独症还没有具体的治疗办法,更谈不上治愈。患上孤独症的孩子,只能依靠特殊教育和社会教育手段,对孩子施以良性干预、引导,努力使他们融入社会。
由于我市没有专门的孤独症培训机构,青姐只好带着博博去长沙、广州等城市治疗。之后,她为博博请了第一任家教,并陪着博博远赴青岛,在那里训练了5个月。此后,还先后请了10位家教,现任家教在4月底就要离职了,目前她计划再请第十二任。
“家校模式”效果好
如今,博博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身体也很棒,并能表达简单的生活需求,每天都很快乐。青姐认为,“家校模式”对博博很有效。她除了到校陪读外,还在生活中对博博进行训练。“我不需要家教具有专业的孤独症知识,但要有很好的耐心面对孩子,要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面对挫败感时的阳光心态。”青姐说,她对家教没有太多的要求,而且工资也不会低。
青姐对自己的孩子永不言弃,同时也呼吁社会应对孤独症群体加以关注。她还联系部分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希望一起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