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门诊量上升 "星星的孩子"回正常学校有困难
2006年300多个,2007年400多个,2008年500多个……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昨天,记者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近年来该中心每年自闭儿的门诊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沪上自闭症专家、市精卫中心儿少门诊负责人杜亚松博士表示,对这些孩子来说,康复训练非常重要。虽然回归到正常孩子中非常有利于患儿的康复,但实际上,不少自闭儿在走进正常学校的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个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情况,这些患儿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记者昨天从杜亚松博士处获悉,由于中国尚未做过关于自闭症患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还没有准确的患病率。但是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近几年的门诊量看,每年都有所增长,每周总会增加几个初诊患儿。男孩患病的比例大大高于女孩,一般男孩与女孩的比率是6~9:1。
杜博士表示,虽然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但一方面自闭症早期确实比较难以诊断;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存在认识误区,孩子二三岁不会说话,没有目光交流,家长还认为是“贵人语迟”,导致孩子病情被拖延的情况不少。他表示,自闭症患儿最需要的是康复训练,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得到良好训练的患儿可以学习一定的自理能力。
由于对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往往需要一对一进行,高昂的费用也让很多家庭陷入困境。目前上海有“阳光宝宝”行动计划,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可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约定的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每年可获得补贴3000元。此外,上海还有20多家对自闭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机构,包括曲阳路第三幼儿园、一些辅读学校等特殊学校、特殊幼儿园等,还有相当部分是自闭症儿童家长创办的私立训练机构。但后者的场地、教师薪水、教学设施等都需要自行解决,生存举步维艰。
杜亚松博士呼吁,与正常孩子一起的融合教育对自闭儿回归社会很有好处。但令不少自闭症儿家长忧虑的是,经过专业训练、康复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最需要的是与人沟通和交流的社会环境,但许多儿童却遭遇了入托难、入学难的窘况,这一定程度上可能和自闭儿的学习成绩会拖累整个班级,或需要老师花更多精力照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