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靖江孤独症儿童
和你近在咫尺,却对你视而不见,总是拿着玩具车的轮子转啊转,时而莫名其妙地发笑,时而反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些孩子仿佛中了魔法,封闭在自己的梦魇里,而他们很可能已经是儿童孤独症患者,亟需及时治疗。
4月2日是第三个“世界孤独症儿童关爱日”。据靖江市残联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已有近百人,且每年都在递增。男女发病率比例大约为6∶1。
孤独症儿童大多自我封闭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我市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地,耳边传来一阵孩子尖叫声。在孤独症治疗室内,四岁儿童思思急躁不安,嘴里不停地叫嚷着,谁也没有办法和他靠近。思思是这里最晚进孤独症治疗室的孩子,他的症状反应很强烈。思思安静的时候,看上去很“正常”,但仔细观察半小时,便发现思思始终眼神飘忽,一会儿去拿小画册、一会儿要吃旺仔小馒头,无论做什么,他的视线始终游离在天花板的角落,不管记者拿出怎样花哨的糖果和玩具,他都不为所动。
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地,和思思一样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目前还有10多位,平均年龄四岁。开设孤独症治疗课程的三年时间里,训练基地共接治过35位孤独症儿童。
我市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地主任张丽介绍,孤独症也叫自闭症,发病始于婴幼儿期,3岁前起病,有三种表征:语言迟缓,包括不会说话、不愿意说话、口齿不清等;交流异常,语言、眼神、身体不是特别敏感就是特别迟钝;行为异常,存在刻板行为,如不停地摇头,机械地摆弄玩具等。
六成孤独症儿童父母是高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孤独症发病率上升速度惊人,已由原来的万分之三上升到千分之一。在靖江,孤独症不再是罕见疾病,正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
一位在外地医院妇产科工作的母亲称,他们夫妇都是医生,因为在单位身居要职,很少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一直交给保姆带。直到发现孩子有自闭倾向的时候,那位母亲才悔不当初:“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工作那么拼命,却对不起孩子!”
据介绍,在我市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地接受矫治培训的孩子中,有近六成的父母是学士以上的高学历或高收入人士。张丽说,高知父母希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一心扑在工作上,却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因而孩子出现自闭倾向或患上自闭症的比例高于普通家庭。
“目前我市孤独症儿童的受训率仅有30%,问题主要在于父母缺乏相关意识。”张丽告诉记者,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不分“你”“我”“他”,还认为很有趣,没有意识到那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守护他们永不放弃
在康复训练基地,孤独症孩子的家长都是全天陪读的。他们辞掉工作、放弃学业,就为了这个“孤独”的孩子。“我现在把工作辞了,每天来陪他,就是希望孩子能恢复健康。”3岁的蒙蒙安静地躺在妈妈怀里,却不知道妈妈正在落泪。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费用较高,每年需花费万余元。记者了解到,市残联为帮助特殊儿童尽早康复,给予0~6岁的孤独症儿童12000元/年的费用支持,每位家长只需要再交300元/年。
“虽然目前没有根治孤独症的方法,但治疗孤独症越早越好,在3岁以前效果最好。”张丽说。目前,在该基地最早接受训练的孤独症儿童阳阳,今年已经六岁,他现在已经能够进入学校普通班学习了。“他三岁的时候,只会说一两个字,还动不动哭闹,经过两年的矫正后,现在已经会讲故事,并且擅长画画。”基地行为矫正治疗师林云开心地说,对待孤独症儿童,老师、家长和他周围的人都不能放弃他们,要用心守护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