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儿童 让“孤独”远离我们的孩子
九江新闻网讯(记者 黄泰)4月2日是第三个“世界自闭症日”,市残疾人联合会、妇幼保健院、心语心特殊教育机构联合举办了一场关于“了解自闭症,关注自闭症”的公益活动,为市民解读了自闭症到底因何而起?能否预防?如何治疗?
孩子被“孤独”缠上
今年6岁的雨雨(化名)本该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幸福的童年,然而谁也想不到,雨雨在快2岁时突然变了,原来会讲的话不会讲了,要反复教她多次才结巴地重复;而且,她也不再缠着爸爸妈妈撒娇了,平日喜欢的玩具全被丢在一边,“感觉我女儿像是丢了魂一样……”雨雨的妈妈周女士告诉记者,原来她们家庭处境还算稳定,她们拥有丰富的家庭生活,夫妻二人“朝九晚五”,在家里基本就是和孩子玩耍。每逢周末,还会陪着孩子一起出游,其乐融融。
“好好的女儿,为什么说变就变了?难道我们的幸福被老天嫉妒?”后来,周女士带着女儿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时才知道雨雨患上了自闭症。为了让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周女士曾多次前往南昌、上海等城市的大型儿科医院,可是女儿的“怪病”并没有好转。无奈之下,周女士只好回到了九江,把孩子送往市心语心特殊教育机构学习。经过多年的学习,雨雨才慢慢对家人敞开心扉。
周女士每次走在大街上,看着别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亲密接触时,总会忍不住流眼泪,她告诉记者:“别的孩子都会有要求,可是这么多年来,雨雨从没向我提过任何要求,我是多么希望她能跟我说上一句‘妈妈,我想要……”
自闭症儿童逐渐增多
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涂琳告诉记者,近些年,我市自闭症儿童数量在慢慢增长,许多家长没把自闭症当回事,他们认为等孩子长大,这些病也就会随之消失,可是他们等到的却是孩子的孤独。
“从我们接诊的自闭症孩子来看,他们首先就是表现出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看人时很少正视别人也很少微笑,他们从不会和人打招呼。其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大多智力发育落后,极不均衡,只有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涂琳说道。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治疗效果好坏与发现疾病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涂琳说,父母如果能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自闭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一般来说,早干预,可以减轻症状,回归主流社会的机会增大。
“作为医生,我曾多次接待过自闭症儿童,我能体会到他们的寂寞与无奈,我也希望他们能走出困惑,走出孤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个美好的童年。”涂医生说出的不仅仅是她的心声,也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家属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