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亲自上门通知 津津可以入园读书了
津津很高兴,终于可以入园了。本报资料图记者 郭亚佳 摄
津津可以入园读书了!津津的妈妈很感动,其他残疾儿童的妈妈也看到了希望。自近期本报连续报道《“肢残”幼童遭遇入园难》的消息后,在教育界引起了各方的重视。昨天中午,闵行区颛桥镇教育部门领导、颛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等一行四人亲自到津津家看望了津津,并确切通知津津可以于9月进幼儿园读书。颛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表示,除了多为津津所在的班级配备一名保育员以外,还将与相关人员讨论如何教育好津津这类特殊儿童。
本报记者 罗丹妮
人物背景
津津出生于2006年12月20日,原本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小男孩。2008年被诊断为患上EBV病毒感染、病毒性脑炎、复杂性肠道传染病等综合征。经过两年多的康复治疗,现在津津的手脚行动能力与正常孩子没有区别,但是右手的精细动作还有欠缺。
园方
给津津这类特殊儿童特别关爱
昨天中午12时,“霏儿669”家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看了津津的情况后,给了“霏儿669”一个确定的答复——她儿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今年9月入园读书了。颛桥镇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马主任、颛桥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等一行4人表示,若不是被告知津津右手右脚有问题,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津津身体残疾。
颛桥镇中心幼儿园康园长告诉记者,之前因为本届报名入园的小朋友过多,老师人手有限,所以原本打算开设的幼托班取消了,但即使这种情况,她也没想过不招收津津入园。康园长说,幼儿园分为分园与总园,津津所在的小班设在分园。7月15日老师排班时,分园相关负责人赵老师给 津津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想问问距离报名3个月时间,津津身体恢复状况怎样。“可能是话题比较敏感,双方沟通得不大愉快,但并没有说要拒绝孩子入园。”
为津津所在班级多配一名保育员
“津津报名时,只有报名老师见过他,我们行政班子领导小组成员都没见过。我们要求家长再带津津到学校来,是因为那天我们都在,可以集体看看他的情况——是否能适合正常的集体生活,适合安排在哪个班级,需要有怎样的照顾。”康园长说,其实幼儿园每年每学期都有一两个特殊儿童入园,包括心脏动过大手术、自闭症的儿童等。
谈及津津入园后的生活,康园长表态说,幼儿园会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为津津所在的班级多配备一名保育员。
“但津津还处于康复阶段,孩子的妈妈需要多配合学校教育他,特别是教他吃饭、大小便,有需求,要及时向老师求助。”康园长说,这是她第一次与津津及其家长沟通见面,可这仅是开始,双方已交换了手机号码,会有进一步合作交流。“我们会全力教好每一个儿童,包括津津。”
津津妈
感谢所有好心人对津津的关心
不到一个小时时间,“霏儿669”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有些忐忑不安,到平静,再到感激,这个坚强的母亲最终得到了政府及 园方的支持与肯定。“霏儿669”说,当时在网上发这篇名为《哭泣,到了该进入幼儿园的年龄了,却不知该送往何处》的帖子时,自己真的是非常的无助,父母带着津津去吃饭了,她自己没有胃口,不知道该怎么跟父母说,更不知道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孩子的情况被报道后,惊动了教育界各方人士,镇教育部门的领导、幼儿园园长更是亲自上门,这多少让她有些忐忑不安,怕自己的无心之举给幼儿园带来压力与麻烦。
还好,沟通很顺畅。镇教育部门马主任、康园长等人态度非常好,详细了解了津津的情况后,确切地表态说,津津能入园读书,这让“霏儿669”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康园长原本是打算将录取通知书亲自带给津津的,但因为幼儿园有规定,通知书于8月1日统一发,所以身为一园之长的她也不好违规,目前已经在着手安排如何教育、照顾好津津这类特殊儿童等细节。
马主任昨天也表态说,会给予津津这类残疾儿童更多的支持与照顾。“霏儿669”说,“马主任能亲自到我们家亲切看望津津,我们真的很感动。我也感谢所有的好心人对津津的关心与支持。”
记者手记
将这个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津津终于能入园读书了,我的这颗心也定了下来,这一系列报道也告一段落。从上周日到昨天,我几乎每天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采访事件相关的人物、教育界的专家,人很疲惫,但结果确实可喜,很值得。津津的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好心的读者、教育专家、特教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给予了残疾儿童这个群体相当多的关注与支持。这也必然引发教育界的相关讨论,乃至相关政策的变革。
回想最初看到“霏儿669”的帖子时,我感到的是不平,也感动于这个单亲母亲的坚强与伟大,我仿佛看到了第二个“阿甘妈妈”,但我没有细想该怎么报道这个选题。直到我联系上“霏儿669”本人,并看到了活泼可爱的津津,才知道这样的家庭需要的不仅是幼儿园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帮助与关爱。入学难,也绝不是一个个案,很多的残疾儿童都遇到过类似状况,所以社会的包容度还需要更多些,让阳光普照每一个人,让每个儿童都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不光是 津津妈妈,作为记者的我,也感激每一个关心这个话题的好#p#分页标题#e#心人。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个案,相信有关部门会进行研究,出台更有利于残疾儿童的入学政策。广泛的讨论,也会引起更多的好心人关心这个群体, 将这个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传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残疾儿童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