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生须享升读高中权
图:多个团体促请教统局把特殊教育融入新学制架构,确保特殊学生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图为一批特殊学童日前出席一个音乐活动
香港数以万计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未来在三三四学制下何去何从?本港十一个特殊教育团体,昨日同声要求教统局把特殊教育融入新学制架构,确保特殊学生有机会接受全面的高中以至持续教育。当中特殊学校议会更批评当局拒绝降低特校师生比例,四十五年旧制未作检讨。\大公报记者 吕少群
特殊教育界昨天在立法会专责委员会再度表明诉求,要求让肢体残障以至智障的学生,与一般学生享有同等的高中以至持续教育机会,但修读的课程须调适,学期则相应延长。
教统局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显示,约七千六百名学生入读全港六十二间资助特殊学校,但绝大部分设小学部,仅六校设有高中课程,涉及听障、肢体伤残和群育学校,至于视障、听障、智障等四十三校则被摒诸门外。大部分特殊学生完成初中教育后,被安排到职训局工业训练中心或技能训练中心接受就业训练。
不致硬闯就业市场
香港弱智人士家长联会副主席莫慧英批评,时下特殊学生的出路似乎只是就业,包括在庇护工场、展能中心和综合职业复康服务中心等,这些学生似乎缺少没有升学进修的机会。「轻、中度智障及其它可以就业的残疾人士,并不适宜在『社会水平的十岁八岁』时,就迫着要闯进就业市场。」
在教统局鼓励伤健学生同读一校的融合教育政策下,截至去年九月中,全港有二万七千多名言语障碍、听障、视障、肢体伤残、智障、自闭症或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入读主流中小学。即全港现有共有近四万名特殊学生。不过,工联会议员陈婉娴称,多间收取特殊生的普通学校投诉所得资源和支持不足,而自闭和学习困难学生往往无法适应主流课程。
教统局副秘书长郑文耀坚称,在融合教育政策下,主流学校应融合智力稍低和自闭学生。而政府已承诺让特殊学生接受「六年」中学教育,况且特殊生各自的学习需要差距极大,难一概而论,「有些读不了主流高中。」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他承诺,在新高中学制推行前,特殊生仍可修读两年制初中延伸课程。
恐新学制无法衔接
不过,灵实恩光学校校长罗启康批评,教统局的新高中学制未贴近特殊生学习需要,延伸课程只是临时措施,课程设计使轻、中和严重智障学校无法衔接,政府须为二万七千多名入读主流校的特殊生制订课程和评核指标。特殊教育学会主席谢宗义亦强调,须把特殊教育融入新高中学制,「不要把延伸课程加加减减就叫作六年教育。」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他要求考评局参与评核新高中的特殊教育课程。
另一方面,特殊教育也卷入了小班教学的争论。教统局文件表明,「新的高中学制下,各类特殊学校的每班学生人数将维持不变。」
特殊学校议会主席梁民安批评,教统局称全港特殊学额八千四而仅七千六百人入读,实为数字游戏,「如果按一比十二的比例,我相信学额不够。」以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他任职的心光盲人学校为例,班级师生比例是一比十五,但这是一九六零年的英国指标,现时英国的比例已几番下调,北京是每班八至十二人,香港仍是一比十五,轻度智障校则是一比二十人,这跟小学争取的廿三人比例相差无几。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倾向、轻度孤独症、前庭失衡>孤独症>孤独症边缘、孤独、重度孤独症>他关注教统局会否藉收生人数对特殊校削资缩班。郑文耀则称降低班级人数涉及庞大资源,须从长计议。
据本报了解,降低特殊学校班级人数,将是五月八日小班教学联盟集会的新一个争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