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不说话 总是嗷嗷叫
本报通化讯(记者 孙立国 李群) 梅河口市山城镇城西一组的小达(化名)今年7岁了,但他不说话,总是“嗷嗷”地叫,逼急了能挤出一两个字。
虽然到了上学年龄,但小达一直待在家里,妈妈于庆艳每天寸步不离,“学校不收,这可咋办啊?”
4岁时还能叫“妈妈”、“爸爸”
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雨,山城镇城西一组村西的小路格外泥泞,于庆艳拽着小达从远处走过来,小达不时要挣开妈妈的手。孩子面色黝黑,眼睛明亮。
“我家两个孩子,小达还有个姐姐,今年20岁了。小达两岁时没像其他孩子那样学会很多话,我婆婆怀疑孩子是不是有问题,我和我爱人带孩子去了长春的大医院检查,结果声带、听力都正常。医生拿着脑CT片看了后说,大脑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语言发育相对缓慢,属于正常情况。”于庆艳回忆,“4岁时,小达能叫妈妈、爸爸、姐姐。我们没想太多,把孩子送到了个人办的幼儿园。”
于庆艳没有想到,送到幼儿园半年后,原本能说几句“短话”的小达不再说话,“别的小朋友都能写字、背诗,小达只拿着铅笔乱画,特别是不说话后,变得更淘气了,老师每天都得看着他。”
于庆艳说,小达爱爬高,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弄伤,老师也很犯愁。
“幼儿园都是四五岁的孩子,小达7岁了,今年夏天,幼儿园老师也表示不能再照看。今年8月,我和孩子他爸商量,想到把孩子送到小学,可他不会说话,又淘气,没法在教室里待,学校的老师表示无法收他入学。”于庆艳擦了擦流下的眼泪。
看什么都新鲜
自从小达不去幼儿园,看孩子就是于庆艳的全部工作,“在家我都把大门锁上,不让他出去。我家条件比较差,没钱给他买小食品,到了邻居家他啥都要。”
于庆艳松开了一直握着小达的手,小达像脱缰的小马驹一样,立即跑出20多米远,一会看看草,一会抠抠墙角。一位村民拿着吃的经过,小达立即跟了过去,于庆艳一把将他抓住,小达叫了起来:“哇、啊、哦……”很快又停了下来,开始啃自己的指甲。
“只要被限制住了,他就啃指甲。他看啥都新鲜,我爱人刚换完的灯泡,他竟然踩着凳子拧下来看了又看。”于庆艳说。
走过多家医院 至今没治好
于庆艳两口子都是农民,收入有限,但他们还是领孩子去过长春、北京等地的多家医院。几家医院均排除了孩子患有自闭症的可能,却都没拿出权威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今年4月份到北京儿童医院,耳朵、声带、头部都做了检查,啥问题没有,花了近1万元。这几年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但一直没见好转。他的病治好,以后才能正常生活,不然我们老了,他可咋整啊?”于庆艳哽咽起来。
“他总喊,嗓子总发炎,所以经常吃头孢类的消炎药,现在孩子总小便。”于庆艳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小达拽着于庆艳到路边撒了5次尿。
“谁能帮帮我孩子!”于庆艳想求助大家,有没有谁能帮她治疗小达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