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龄女童被“吓出“精神分裂症
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以及哈市各心理诊所获悉,今年入春以来,精神疾病的小患者骤然增多。更让人担忧的是,其中患者年龄已突破传统认为的“12岁危险年龄”,其中最小的竟然只有6岁。专家介绍,精神疾病不仅出现了低龄化,发病种类也有所变化,以前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主要有抑郁症、孤独症、品行障碍症等,而现在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重型精神疾病小患者明显增多。
今年6岁的小红出生在典型的“4-2-1”家庭中,一出生就成了全家的中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她唯命是从,父母对她也是百依百顺,唯恐有半点闪失,这反而使她养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
今年年初的一天,妈妈按照惯例送她上幼儿园。路上惊险的一幕发生了,不知从哪跑出一只狗,躲闪中小红的腿被咬伤,妈妈吓得惊魂未定,抱着她疯狂地跑到医院打疫苗,妈妈多次重复问医生会不会有事。回到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了,大惊小怪地询问病情。从那以后,只要小红一出门,父母就叮嘱她千万要小心狗,从此她对狗异常恐惧,看见狗撒腿就跑,还经常反复问父母自己会不会得狂犬病,渐渐地父母发现她问的话越来越莫明其妙,甚至荒唐离谱。她问人走在路上会不会被车撞上,吃饭的时候筷子碰到碗边会不会有事,晚上睡觉自己的手和脸碰到被子会不会有事……家人一直以为小孩子爱说胡话,因此没当回事。后来小红发展到凭空听到有人说话,经常控制不住地大哭或发笑。此时,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诊断,小红已经呈现出早期儿童精神分裂症症状。
医生说,这都是父母过分宠爱惹的祸,过分关爱是催生孩子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小红从小就生活在溺爱的环境里,凡事都由父母包办,导致孩子遇事没有丝毫主见,有的孩子甚至从来都没有碰过小狗。因此,同样是受到小狗的“袭击”,过分溺爱的孩子就容易被“吓”出精神疾病。专家称,尽管孩子发病出现症状不同,但发病原因是一样的:这一代孩子所承受的爱、关注、期望太多。
专家提醒,精神疾病分早期、急性期和慢性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是由于大部分家长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偏差,讳疾忌医,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若能予以适当的早期治疗,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的几率是很大的,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佳。专家建议,孩子出现以下异常时应该及时就医: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抗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对网络或某种癖好成瘾,类似吸毒;多门主课不及格,阅读、计算困难;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无事自烦;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懒于交往,情绪低落;兴趣变淡,欲望骤减;不易入眠,多梦易醒等。本报记者邹慧颖